PP电子學院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2012年02月24日 11:55  点击:[]

PP电子學院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

领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为促进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领域研究生在培養方式、课程学习、學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養质量,特制订本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标与要求

(一)培養目标

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治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信息服务站、涉農IT企業等农业信息化领域治理服务部门和企业,培養农业信息化服务业务主干、项目计划师、项目治理师和系统分析师等应用型、复合型高条理人才。

(二)具體要求

1、通过培養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生长观,具有认真卖力、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事情作风,能热心于从事农业信息化相关领域事情,具备适应于艰辛事情情况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農業信息化領域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農業信息化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治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農業信息化領域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治理事情的能力,能獨立擔負農業信息化領域的相關事情。

3、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招生對象

招生對象主要爲國民教育系列應屆和往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具有本科學曆和相關事情經曆的在職人員及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接纳全日制學習和非全日制學習兩種學習方式。

(一)全日制學習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3个学段時間完成理论课程学习,4个学段時間到农业信息化一线或相关的涉農IT企業轮岗进行專業實踐,并完成學位論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得凌驾4年。

(二)非全日制學習方式

接纳在职学习,进校不离岗的培養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凌驾5年。利用3个学段時間的周末和节沐日进行授课,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在学校集中学习的時間不少于6个月,4个学段時間回学生所在单元完成專業綜合實踐和學位論文。

四、培養方式

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凭据有利于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加入專業綜合實踐和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领域研究生的培養历程划分为7个学段。其中3个学段为理论课学习时段,4个学段为实践实习时段。具体部署如表1、表2。

1 全日制学习培養历程中的节点及其要求

序號

学 段

時間區間

培養环节及内容要求

1

第一學段

9月-次年1月

1、調研實踐(調研單位:涉農IT企業、農業信息化治理部門、設施農業基地)

2、調研討論總結

3、制定培養计划

4、完成課程學分(26學分)

5、職業道德教育

寒假

2

第二學段

3月-4月

4月中旬小假期10天

3

第三學段

4月-6月

1、學位論文开题

2、專業綜合實踐(一)(實踐單位:涉農IT企業,崗位:農業信息化技術員)

7月上旬小假期10天

4

第四學段

7月-10月

專業綜合實踐(二)(實踐單位:涉農IT企業或農業信息化項目一線,崗位:農業信息化設計師)

10月下旬小假期10天

5

第五學段

11月-12月

1、完成課程學分(6學分)

2、案例討論

3、職業道德教育

4、中期考核

5、團隊協作訓練

寒假

6

第六學段

2月-4月

1、專業綜合實踐(三)(實踐單位:涉農IT企業,崗位:農業信息化規劃師、農業信息系統項目治理師、農業信息系統分析師,每人只選一個崗位)

2、完成實踐報告

4月下旬小假期7天

7

第七學段

5月-6月

1、完成學位論文

2、論文評審與答辯

2 非全日制学习培養历程中的节点及其要求

序號

学 段

時間區間

培養环节及内容要求

1

第一學段

3月-7月

1、制定培養计划

2、完成課程學分(14學分)

3、職業道德教育

2

第二學段

8月-次年6月

1、專業綜合實踐(實踐單位:學生所在事情單位)

2、學位論文开题

3

第三學段

7月-12月

1、完成課程學分(14學分)

2、中期考核

3、職業道德教育

4

第四學段

1月-2月

專業綜合實踐(實踐單位:學生所在事情單位)

5

第五學段

3月-6月

1、完成課程學分(4學分)

2、案例討論

3、論文中期檢查

6

第六學段

7月-9月

1、專業綜合實踐(實踐單位:學生所在事情單位)

2、完成實踐報告

7

第七學段

10月-12月

1、完成學位論文

2、論文評審與答辯

五、課程設置與授課方式

(一)課程體系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领域研究生修读课程包罗四个模块,应修课程32學分,另加專業綜合實踐6學分。课程体系设置见表3、表4。

表3 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序號

課程名稱

總學時

學分

模塊一:公共課(10學分)

1

政治理論課

36

2

2

英語

36

2

3

農業技術推廣理論與要领

36

2

4

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

36

2

5

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

36

2

模塊二:領域主幹課程(10學分)

1

農業信息化導論

36

2

2

農業信息化進展

36

2

3

農業信息化案例

36

2

4

農業信息獲取與處理

36

2

5

農業應用系統開發

36

2

模塊三:專業技术選修課(10學分)

1

矩陣論

36

2

2

應用統計學

36

2

3

B/S模式軟件開發案例

36

2

4

網站設計與開發

36

2

5

數據挖掘

36

2

6

電子商務技術

36

2

7

多媒體信息處理

36

2

8

Web數據庫技術

36

2

9

C#法式設計

36

2

模塊四:專業拓展選修課(2學分)

1

物流治理學

36

2

2

治理學概論

36

2

3

網絡營銷

36

2

4

市場調查與預測

36

2

必修環節

開題報告

第三學段

專業綜合實踐(農業信息化技術員)

第三學段

專業綜合實踐(農業信息化設計師)

第四學段

中期考核

第五學段

團隊協作訓練

第五學段

信息化案例討論

第五學段

專業綜合實踐(農業信息化規劃師、農業信息系統項目治理師、農業信息系統分析師,三選一)

第六學段

必须按本事域(偏向)培養方案的要求完成划定的学位课和选修课的的学习,取得划定的學分,完成划定的必修環節。必修课70分为及格,选修课60分为及格,课程学习取得及格结果方可盘算學分。

表4 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序號

課程名稱

總學時

學分

模塊一:公共課(10學分)

1

政治理論課

36

2

2

英語

36

2

3

農業技術推廣理論與要领

36

2

4

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

36

2

5

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

36

2

模塊二:專業主幹課程(10學分)

1

農業信息化導論

36

2

2

農業信息化進展

36

2

3

農業信息獲取

36

2

4

農業信息處理與分析

36

2

5

農業信息治理與利用

36

2

模塊三:專業技术選修課程(10學分)

1

B/S模式軟件開發案例

36

2

2

網站設計與開發

36

2

3

數據挖掘

36

2

4

電子商務技術

36

2

5

多媒體信息處理

36

2

6

Web數據庫技術

36

2

7

C#法式設計

36

2

8

軟件需求工程

36

2

9

IT項目治理

36

2

模塊四:專業拓展選修課程(2學分)

1

物流治理學

36

2

2

治理學概論

36

2

3

網絡營銷

36

2

4

市場調查與預測

36

2

必修環節

開題報告

第二學段

專業綜合實踐

第二學段、第四學段、第六學段

中期考核

第三學段

農業推廣案例討論

第五學段

必须按本事域(偏向)培養方案的要求完成划定的学位课和选修课的的学习,取得划定的學分,完成划定的必修環節。必修课70分为及格,选修课60分为及格,课程学习取得及格结果方可盘算學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事域本科阶段的3门主干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C++法式设计》,结果不计入总學分。

(二)職業道德教育

一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二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内容中去;三是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3次以上的专题运动,如举办“行业科技创新与道德规范讲座”,教育学生防止科技创新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开展“团队训练,培養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举办以“信息宁静与职业道德”为主题的讨论运动,培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授課方式

1、堅持課堂授課與實驗室授課相結合。既要在課堂裏向學生傳授農業信息化的專業及其相關的理論知識,也要把部门課時放到實驗室和相應的涉農IT企業內裏。

2、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鼎力大举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加入式等授课方式,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要领,精心设计培训环节,紧密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相同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相助精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每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不得凌驾總學時的2/3。

3、校內教師授課與行業專家、企業專家授課相結合。一是大部门課程應由學校的教師和涉農IT企業專家配合承擔;部门課程完全聘請涉農IT企業的專家講授;二是邀請農業主管部門領導、農業信息化方面的著名專家學者、大型涉農IT企業的高事情專題講座。

4、实行课程学习与專業實踐交替进行。第一學段、第二學段、第五學段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三學段、第四學段、第六学、第七學段划分开展差异内容的專業綜合實踐。第三學段、第四學段到涉農IT企業加入实际事情;第六學段到涉農IT企業进行生产实习,第七學段继续进行專業綜合實踐并完成學位論文。

六、培養方式与要领

(一)实行学校、行业和企业联合培養

建设与农业厅和涉農IT企業联合培養人才的机制。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本专业学位的人才培養就是为满足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农业厅农业信息化部门及涉農IT企業提出人才培養规格与要求,并提供优秀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入授课和担任导师,提供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适当提供办学经费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凭据农业厅农业信息化部门及涉農IT企業的要求,配合制订人才培養方案。

建设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産學研相助平台。我校已先後與省農業廳、婁底市農業局的農業信息化部門以及湖南海利集團、湖南振農科技、湖南萬家豐科技、上海傑普、藍狐網絡等16家涉農企業簽訂了産學研相助協議。這些單位作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基地,爲研究生實踐事情的開展提供须要的事情學習生活條件,部署學生到生産一線事情,並提供相應的業務指導,進行多崗位輪換。

(二)實行雙導師制

实行校内导师、校外导师配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主要肩负实习实践、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事情,勉励部署一定学时进行现场教学等培養事情。

(三)加強實踐教學

在培養历程方面,以培養学生实际事情能力,增长实际事情经验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将专业技术训练和职业实践等贯串于课程教学、实习实践、學位論文研究等培養全历程,保证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践教学包罗完成學位論文在内不少于50%的時間,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就業創業能力。实践教学项目包罗:

1、課程教學中的實踐。大多數課程應部署一定學時用于該課程的實踐。

2、專業綜合實踐。我校设计的全日制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轮岗实践内容及時間部署方案见表5。

表5 全日制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轮岗实践内容及時間部署

時間

崗位

實踐單位

專業綜合實踐内容与要求

第三學段

(4月-

6月)

農業信息化技術員(初級)

涉農IT企業

1、培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學會撰寫文檔與養成寫文檔的習慣

3、培養需求理解能力

4、規範化的代碼編寫習慣

5、培養模块化思维能力

6、培養测试技术

7、培養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第四學段

(7月-

10月)

農業信息化設計師(中級)

农业信息化项目组或涉農IT企業

除了第三學段的内容和要求之外,还需要训练如下内容:

1、需求分析能力

2、整體框架能力

3、流程處理能力

4、模塊剖析能力

5、整體項目評估能力

6、團隊組織治理能力

第六學段

(2月-

4月)

農業信息化規劃師(高級)

農業信息系統項目治理師(高級)

農業信息系統分析師(高級)

涉農IT企業

第六學段担任见习项目经理训练内容包罗:

1、 学会全面对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卖力,整个项目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

2、 实验做用户需求视察的主要卖力人,与用户相同的主要协调人。

3、 学会起草用户需求陈诉、系统可行性分析陈诉、系统需求说明和设计任务书等,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制定系统测试方案,制定系统试运行计划。

第七學段(5月-

6月)

凭据完成學位論文的需要确定实习实践所在与内容

注:非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農業信息化領域研究生差异學段的輪崗實踐在學生所在單位完成。

七、學位論文

硕士學位論文是检查农业推广硕士生的学习质量、培養理论联系实际的事情作风、培養独立担负农业技术推广事情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學位論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一)論文的選題

論文選題必須來自農業信息化的第一線,特別是設施農業技術、農業信息化平台建設、農業信息處理、農業信息發布、交易和經營治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的課題,能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要领和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論文應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創新性、事情量和應用價值。論文事情一般要有工程配景。

(二)論文的形式

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産品)設計的技術文檔等。

(三)開題論證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后,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视察实际生产情况,写出3000-5000字的文献综述陈诉,全日制研究生于第三學段、非全日制研究生于第五学期提出學位論文选题陈诉,并果真论证,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并进行修改定稿。选题陈诉确定后,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论文事情计划,并予以实施。

(四)論文導師

學位論文的指导导师是學位論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學位論文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卖力全面指导,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协助指导。加入指导的导师必须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治理实践经验。校内导师一般由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相关的硕士点的在职导师担任;校外导师必须是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治理部门推荐的有较高业务水平、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并由学校统一聘任。

(五)論文事情過程

论文事情必须结合專業實踐完成,一般在实习单元进行。在论文事情历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论文事情进展情况。在论文事情中,研究生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事情作风,认真细致地进行视察纪录或视察研究,以获取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原始资料应生存完整,以便备查)。课题研究、视察等事情结束后,应实时向导师提交原始纪录,汇报视察研究结果和论文写作计划,需要补做试验或视察的,必须补做,经审查到达硕士學位論文要求者,方可进行學位論文写作。勉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加入导师或教研室的部门科研事情,加入学校和系所的种种学术运动。

(六)論文評閱

學位論文经导师审定后于答辩前40天递交领域专家指导小组或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形式初审,形式初审通事后聘请3名副高职称以上的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名。指导教师不能担任论文评阅人。

评阅人凭据《PP电子學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學位論文评价尺度》评阅论文。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要领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學位論文事情的技术难度和事情量;审核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要领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缔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名论文评阅者中有1个差异意答辩的评阅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

(七)論文答辯

论文答辩前应先审阅论文评阅意见,全部评阅人同意答辩后方可进行答辩。學位論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3-4名来自农业生产和治理一线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评阅人最多只能有1位作为答辩委员,且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导师可加入答辩聚会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评议表决时应主动回避。

硕士學位論文答辩前要接纳海报的形式宣布答辩的時間、所在、论文题目、答辩人及导师等信息。

八、學位授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考核,取得培養方案划定的學分,通过學位論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学校发表。论文答辩不及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通过學位論文答辩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可补授学位。

上一條:PP电子學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下一條:PP电子學院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生长领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關閉

地址: 学校明德楼 106-109室 邮编: 417000 电话/传真: 0738-8227671 邮箱: rwkjyjsc@163.com
PP电子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学部 技術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