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思恩
五月的天空澄澈明淨,隨著夏日暑氣漸長,窗外的樹幹枝葉在這個季節顯得越發蓊郁。此間暖風柔柔地拂過,放眼望去,似乎綠水泛起點點漣漪。在這裏,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卻又似曾相識。回溯來路,才發現母校已伴我度過六年了。
于處暑相遇,至小暑別離,時間尺度的限制卻加深了心靈深度的內延。如果說那年夏季我收拾滿腔遺憾與焦慮奔赴此處,那麽今年卻恰如這窗間的風兒,透出熾烈與溫和。感謝有你,贈我四場夏天,兩種心境。
2018年夏,我背负行囊,与父同行来到娄底 。那天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灼人,我和父亲中午抵达娄底汽车南站,娄底汽车南站早以有学校志愿者的旗帜,公交车上也贴上新生专用的字号。在志愿者的领导下我们登上车,前往PP电子学院。到达大门,找到自己的院系,在学长的指导下到达寝室。父亲不爱说话,全程没有说太多的话,帮我部署完宿舍就赶最晚的班车回去了。晚自习的自我介绍,我很拘谨,但是班级活跃的气氛总是让人哈哈哈大笑。军训很快,快到我就记着一件事,徒步行军。早上3點起床,4點荟萃完畢,總教官是一個英姿飒爽的女研究生,在她激揚的演講下各人開始了30公裏的徒步行軍,30公裏很累,連續不斷6小時,每過一個紅綠燈就是一場1公裏奔襲,只爲不掉下隊伍。路途很美,山川行水,稻香人煙。10點結束,當屁股坐在滾燙的海原廣場上自己也不想起身。
軍訓結束後,每逢周末,我常挎著背包,尋一處靜谧之地,遂在此處悠然度過整個上午。誠然,這裏是不大可能看見什麽景色的,唯一支筆、一本書而已。攤開紙張,隔絕外部所有聲色,拿起鍾愛的鋼筆,那沙沙的噬紙聲,讓我有了做自己的感覺。于是獨處的時候我最輕松,平日裏被忽略的念頭,现在竟愈加清晰。較之于周圍的同學,我確乎是個異類。在這來去急遽的季節,我願豪擲下時光,認真的看一眼這片天空。猶記得午飯時分,我總愛一個人慢慢走過。異類的我在一年之後離開了母校,我選擇參軍入伍。
2019年夏,同樣的季節,我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車,在列車上的六小時裏,我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遠離家鄉的北漂人士,想去北京撞撞運氣。或許這一開始的想法就決定幸運之神沒有傾向我。在北京當兵的兩年,我只差一點,也就一點點。
2021年夏,9月1日,不顧家人勸阻,我灰溜溜的離開了北京。在家待了一天,9月3日,我自己重返母校。回到學校重整旗鼓,在部隊兩年的磨砺,讓我越发成長。我回到學校和老師們報個到,重新部署新班級,辦理新校園卡。在和18級室友接觸下,每天泡在圖書館裏,正是他們爲我確立了新目標—考研。每天7點趕到圖書館六樓平台,拿出兩年前購買的英語四級詞彙,清晨的風是涼爽的,陽光是暖洋洋的。借助同學的網課資料,每天的重複學習,自己迎來了第一個乐成。一次通過四級。因爲,自己來校晚,以至于體育自選課沒得挑,稀裏糊塗的報了遊泳,自己也稀裏糊塗的愛上了遊泳。每周周五下午,趕往婁底體育中心那是我一周的放松時間,從一開始身體僵硬到不能飄浮,到後面自己完全放松,自由的飄蕩在藍色的水面之上,感覺將一周的疲憊完全釋放,隨波逐流。在往屆考研上岸和老師鼎力大举宣傳下,爲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自己積極報名各大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創新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次次折戟,我終于迎來了自己第一個省級競賽獎,湖南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大賽省三等獎,追念自己比賽曆程,最後一星期幾乎是全趴在地面上調試小車,一毫米一毫米的調整發車位置,發車數據也計滿了整整一面A4紙。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也算完成了自己最初目標。由于比賽的原因,自己考研複習也比之前預定計劃慢了一點,比賽完後就開始日複一日的學習,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多睡覺。12月23日,我踏上考場,政治大題幾乎都是肖四原題,各人都慶幸自己背了肖四。英語比以往更難,许多几何答案完全找不到。自己只能在明天考試發力爭取把分拉上來,但是明天考試越发艱難,新題型,寫不完,幾乎接近崩潰。但是自己還是堅持到底。2月26日,考研查分,309,高數剛剛過國家線一點。按以往這個成績屬于不高不低,有機會。返校准備複試,複試期間,質詢老師意見,尋求朋友幫助。朋友們幫我修改個人論述,模擬面試,糾正口音。幾乎是朋友擡著進複試,背靠朋友的自己複試精彩,複試成績前列乐成上岸。再次感謝幫助過我的所有朋友。
我在這六年時間的摸索中,是母校給我偏向,是同學給了我歡樂,是朋友給了我幫助。但是大學是張單程票,一路翻山越岭,我們即將到站。母校送我一程又一程,可腳底的路,終究得靠自己丈量。有詩雲:“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無論如何不舍,都應整饬精神,朝著前方行進。譬如汪國真所言:凡到達的地方,都屬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羁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