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会见校友總會网站 今天是

>> 首頁 >> 校友文苑 >> 正文

婁底師專,三十六年後與你重逢

校門外下車,雨就嘩地迎了上來,似乎是來歡迎我這個几多年沒見的老校友。

新校門很氣派,原來的校名“婁底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婁底師專”)已更名爲“PP电子學院”。我仔細端詳這幾個閃著金黃色光大字,據後面的題款知,這是中科院院長第五屆和第六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世紀之交時題的字體門框中間兩根柱子穿過橫梁,與上面的頂部想接,頂部呈流線型,兩頭微翹,像鳥振翅欲飛。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子看我們站在門前不走,問我們幹什麽。我說來看看。接著補充一句,我是這兒的老校友,女子一聽,臉上立刻堆滿笑容,然後說,去校友會,那裏會有人接待你們。我們答應著,女子一邊說,一邊鑽進汽車走了。

图片

學校大門

我努力從記憶裏搜索,辨認著屬于我們那時候的蛛絲馬迹。看了許久,才認出門前的這條路就是以前的育才路。以前走到這裏,左拐進入育才路,需要上個微坡,現在看不到坡了,門前的路已拉通,拓寬,鋪上了柏油,汽車在上面穿梭,暢通無阻。這條路也不叫育才路了,現在叫“氐星路”。氐星,二十八星宿第三星,這條路也就有了星光大道之義。
進入大門,一條寬敞的大道(現在叫“東珠大道”)直通海園廣場。廣場以前是運動場,有四百米跑道,在文理科樓中間有看台,對面是體育館。我們的體育活動,學校的體育賽事都在這裏進行。我那時早起,會沿著跑道跑上兩圈。晚上吃了晚飯,也會到這裏散步,常見一對對的戀人在樹下卿卿我我。現在成了休閑廣場。當中一塊巨石,無字,卻像海,波紋層疊,越往上幅度越大,如浪花翻湧,“海園广场”名由此而来。地面为草坪,树的底座为圆形,体育馆也扩建成了图书馆。

图片

原来的运动场,现在的海園广场

以前,沿著大道走到運動場,往左走便可去教學區,現在這條路也有了個名稱,叫“學海路”。廣場之上兩棟樓還在,這是我最不能忘懷的兩棟樓了。學海路右邊有台階可上,踏上台階,靠路邊的一棟即爲文科樓。我們以前在小教室和大教室裏聽老師講課,都在這棟樓裏,不過現在它改成了英語樓了。一樓以前有借書室,現在也搬遷了。我在三樓見到一個學生,問她中文系是不是在這裏,她竟然說不知道。

图片

原來的文科樓,現在的英語樓

出楼往右,有个三十多级的台阶,那时这个台阶就在,我在这里曾经照过相。其时短头发,卷了几个大波,右脚弯曲,左脚下伸,穿着一件黄底花衬衫,青涩里想把自己妆扮得成熟一点。现在,我在这里照了紕偱相,可是再怎么照,有三十六年时光隔着,回不到从前的模样了。文科楼隔马路,原是一片开阔的沙子地,以前是我们的运动场所和看影戏的地方,每当看影戏的时候,我有时会买上一毛钱的瓜子,用纸筒卷着,一边看影戏一边吃。现在成了一片休闲绿地,随处树木葱茏。

图片

文理科樓中間的台階

上了台階,右側即是理科樓。對面以前是餐廳,現在仍然是餐廳,餐廳顯然不止一個,一樓叫“行遠餐廳”,左邊還有“光晔餐廳”和“潤甜餐廳”的字樣,這棟樓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淳和樓”。理科樓,我以前常會走到這邊來晚自習,現在成了科技人文學院信息學院。在學院的正對面,隔著一片紅藍塑膠的籃球場,即是我們熟知的四層樓的男生宿舍,現在改成了女生宿舍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是費翔的高光時代,他的《冬天裏的一把火》唱遍大江南北,幾乎人人能哼上幾句。男生宿舍裏時不時傳出帶著男性荷爾蒙的吼唱:“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唱得女生們心裏也像有個鼓,敲個不停,走在圍牆邊的路上,擡頭望一眼歌的來處,還禁不住臉熱心跳。也就是在這棟宿舍裏,我帶走了一個男生,後來,他成了我的老公。

图片

原來的男生宿舍

走過男生宿舍,到女生宿舍,以前要下一個坡,現在坡不見了,中間修了一條寬敞的柏油路,兩旁的玉蘭花三五朵何在樹中,白白地晃人眼睛。我的女生宿舍,當然要去看看。穿過門衛室,女門衛笑著問我們找誰,我說我以前住在這裏,現在想來看看。她沒有阻攔,只說如果是家長,就不讓進。進女生宿舍,以前有道鐵門,一般男生送女生回來,止步于此。現在有了門衛,鐵門便取消了。

图片

原來的女生宿舍

我一氣爬上四樓,現在在樓道右邊多了一間住室,這個多出來的一間,便叫401室。我們曾經的住室401,現在變成了402室。門上貼著雙喜字,不知何意,是不是現在的學生可以在校結婚了?門上貼了張信息學院的紙,上面有本室學生名單。門關著,我敲了敲門,沒人應聲,估計都出去了,畢竟是五一假期。我從窗戶往裏看了看,依然是上下鋪,中間依然是書桌,書桌上堆滿了書和雜物,花样大體沒變。我站在那裏,久久沒離去,我依稀看見,睡在我上鋪剪著一頭短發的陳,住在我左手邊秀氣白淨的肖,她的上鋪戴著一副黑邊眼鏡的戴,靠裏面窗戶下鋪聰明伶俐的曾和上鋪大大咧咧的陽,住在我對面家在雙峰的黃、心寬體胖的朱、個子不高像個中學生的劉和身高體瘦的譚。一切都恍如昨日,可時間實實在在,已經溜走了,36年過去,我再沒有見過她們,只有她們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心裏,還是年輕的模樣,活潑潑的。

图片

原來的401,現在的402室

那時,有一個五六十歲的婆婆,個子不高,聲音卻噪脆得很,每天用籃子盛著炸得焦黃脆脆的油餅(鍋焦)來賣,每當她穿過樓層,遠遠地叫聲一起:“鍋焦,賣鍋焦!”我的饞蟲便被鈎出來,口水在口裏打轉,素來節儉的我猶豫了下,終于狠下心,去買一個,用錢買或用飯票菜票買都可以,一角二分錢一個。每次她來,喊聲在我的耳朵裏回蕩,我對自己說,這次不買,這次不買!可是當她走到我宿舍門口,“鍋焦”的叫賣聲猛烈地傳來,我经常還是沒能抵擋住誘惑,又乖乖掏出錢來,心裏慰藉著自己,就買這一次,下次一定不買了。可是到了下次,又依然如故。我站在原來的401宿舍門口,似乎這種聲音又由遠而近地傳來,我只要等等,她就能出現。我多麽想再吃一回那炸得焦黃的脆脆的鍋焦!然而,終究是沒有了,賣鍋焦的婆婆,如果還在,也該八九十歲了,鍋焦一去不複返了!

图片

原401室成員

爾後,我們沿著校園邊的學院路轉到蕙風路,一直走到盡頭,那裏曾是學校的後山,當年许多男生女生在此幽會,現在,小山被推平了,鐵路也沒有了。我們沿著中間一條有许多商鋪和小吃店的小路走了很遠,就地填飽了肚子,也差點迷路。校園拓展了許多,範圍大了許多,大到我都快走不出來了。

图片

從上面的台階處看文科樓

這期間,雨水怕我們走失,一直不離不棄地陪著,迎來送往。我們終究沒有去校友會,一是不想無端打擾,一是近鄉情怯欲語還羞。36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風景依稀,舊地年年添新客,故人何處。流年俯仰,幸亏歲月溫柔以待,你我尚安好。
返回时,从海園广场穿过,雨水打湿了裤脚,湿了鞋袜,我们的心也湿漉漉的。回到车上,再次回望,眼里也是湿漉漉的了。
20245
作者李巧文:1985年考入婁底師範專科學校,1988年畢業,湖南師大進修三年本科畢業。從教多年,茶陵一中高級教師原籍湖南甯鄉。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詩詞協會會員。茶陵縣作協副主席,茶陵縣詩協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第七期散文研討班學員犀城詩韻》主編《鐵牛潭》責編。作品散見于《散文百家》《湖南日報》《愛你》《文藝窗》《湖南散文》《湖南工人報》《長沙晚報》《株洲日報》等報刊雜志及網絡媒體。出书散文集三部《憑窗聽雨》《遇見》《我在》。出书長篇小說電子書一部,出书茶陵中將譚家述人物傳記一部。


訪問次數: 宣布时间: 2024-05-29 09:52:18 编辑: 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