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会见校友總會网站 今天是

>> 首頁 >> 校友文苑 >> 正文

無怨無悔的十五年

                   

袁傑偉

艱難的決擇

    20041219日下午,氣溫驟然降了下來,冷風刮得校園裏的樹枝呼呼作響:要下雪了!我看著倚牆而放的已經卷好的被子,又看了看就爐烤火的妻子,想到再過一個多小時,小孩放學回來後,沒有看到爸爸的那種失望,已經跟學校辦好交接手續,只准備出發的我猶豫了起來:已過不惑之年的我,已在羊城漂泊多年的我,好不容易才調到縣城,事情穩定、有個溫暖小家庭的我,有须要再一次踏上漂泊之旅嗎?畢竟,報社是聘用制,不調編的。

   但是,内心深处对新聞事情的那份热爱、挑战未知生活的那种激情同时在深深地叩问着我:你还想退缩吗?你另有时机吗?哪家媒体会要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

   正在這時,一輛的士開到我所住的那棟家老屬樓的前面,誇張地來了一個急刷車停了下來,簡直就像是特意來接我的。看到車上的人下來後,我難分難舍地望著妻子,妻子拿起被包往我手裏一塞:“去吧!這是天意!”

   的士轉班車,到婁底汽車站下車之後,又是一陣冷風吹過來,我打了個哆嗦。

   第二天清早,推開出租屋的窗戶,看到的是屋瓦上、路面上厚厚的積雪。

   這是2004年的第一場雪!是我一生最難忘的一場雪!

   這天上午8点,我准时来到了娄底行署十单元四楼的右面,這是刚刚搬过来的娄底广播电视报社。

    今后,娄底广播电视报上,频繁地泛起“本报记者袁傑偉”采写的文章,有时是整版、有时是通版、有时是多版开花,读者都称我的作品是报纸的“镇报之作”。

                    燃燒的十五年

当记者是我少年时候的梦想。读大学时,“本报记者袁傑偉”七个字也曾多次泛起在校报上,校报究竟是内部刊行。现在,在果真刊行的报纸上,堂而皇之地泛起这七个字,这才真正给了我圆梦的感受。我就像生活在梦中,整日里在各个机关、高校、中小学、社区穿行,出没在领导和老板们的办公室。白昼,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晚上,守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键盘。每到周四,我的作品就泛起在报纸的各个版面。报社领导取消了我的三个月试用期,直接按正式工计发人为和稿费。第一个月结算稿费时,我的稿费高达两千两百多元,是历年来小我私家稿费的天花板。我用稿费请报社的同事唱歌,各人开心地嗨了一回。

2005年,婁底有17個學生考上了北大和清華,我對這17個學生全部進行了采訪。在報上以“夢圓北大清華”通版的形式予以連續發表,並由報社策劃了“北大清華學子面對面”交流會,産生了良好而巨大的社會反響。

2006年,婁底一批成績優異的貧困學子考上了大學卻無錢交納學費。我冒著酷暑,采訪了30多位优秀而贫寒的学子,在报上开辟“情系特困大学生”专栏发表,使他们获得了社会各界或市教育基金會的救助,得圆大学梦。副市长肖新桃把一份“扶贫助学先进小我私家”的荣誉证书发表给了我。

2007年,我采写的《背着妈妈上大学》引发广泛社会关注,新聞主人公被评为娄底市十大孝顺楷模;

2008年,我采写的新聞《抗冰英雄感动温总理》获湖南新聞奖;

2009613日,我在《中國青年報》整版發表《用生命诠釋愛、責任和感恩——記PP电子學院蔣小波》,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宣部爲此文發專題閱評。當年9月教育部又组织《中国教育报》、《灼烁日报》、《湖南教育》杂志来湖南人文科科技学院对蒋小波事迹进行追访。湖南省高教工委和湖南省教育厅当年组织宣讲团,将蒋小波事迹在全省五十多所高校进行巡回演讲,蒋小波被评为当年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称谓,這是到目前为止,PP电子学院唯一的全国重大典型。

2010年,我采写的贫困教师获救助的系列报道获湖南“爱烛新聞”一等奖,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副省郭开朗为我颁奖;

2011年,我主編的《感動婁底的90個故事》在婁底被廣爲傳閱,出书一個月就銷售一空;

2012年,我主編的《幸福婁底的100個故事》再一次轟動婁底,也成爲對外宣傳婁底的一部力作;

2013年,由我任執行主編的《愛滿杏壇》,婁底的近四萬名教師人手一冊,成爲師德教育的重要讀本;

2014年,由我任執行主編的《愛在回響—愛滿杏壇讀後感》出书發行,創下了爲一部書編一本讀後感的先例。

20148月,第十二屆湖南省運動會在婁底召開,我全身心投入采訪。爲了快速報道省運會的戰況,報社采納我的建議,在省運會期間辦起了《省動快報》,每天出報,並刊發“老袁看省運”專欄,在社會上産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年的記者節,我的故事被電視台記者編成小品在記者聯歡晚會上演出,將我樹立成同事們學習的標竿。

2018年,我的《隨園流韻—袁枚傳》出书發行,並獲婁底市優秀社科结果獎和婁底文藝獎一等獎第一名。

2020年,我獲得湖南省夢圓2020主題文學創作征文獎。

……

十五年,每一天我都在路上,每一天我都在燃燒!不爲別的,只爲心中的記者夢。十五年,我既采訪過殘疾人、下崗工人、環衛工人、特困教師,也采訪過中科院院士、大學校長、全國500強企業家;既采記過湖南三任省委書記:熊清泉、張春賢、周強,也采訪過中國首善彭立珊和一百多名無償獻血的無名英傑;既采訪過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的嫡傳後人,也采訪過富厚堂藏書樓的第四代守樓人;既采訪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采訪過一輩子躬种田野的農民;既采訪過終老田園的百歲老人,也采訪過初出茅廬的後生;既采訪過一輩子學雷鋒的身邊好人,也采訪過殺人不眨眼的殺人凶手……既在婁底城區和五個縣市區采訪,也去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采訪過天南地北的婁底人;既在國內采訪,也曾走出國門體驗異域風情;既采訪本鄉本土的同胞,也用鸠拙的英語或在別人翻譯下采訪過來婁事情、考察的印尼、非洲、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老外”。

在廣電報的十五年,是我激情燃燒的歲月。

 

              收獲的十五年

在广电报事情的十五年,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十五年。到广电报之前,我当过多年乡中学教师,由于不安于现状,在长沙、广州漂泊多年。四十岁那年,才通过考试调到县城的中学事情。到娄底事情的第三年,我就买了一套一百三十平米的住房,在娄底安居了。市级媒体的记者要经营广告這是一个果真的秘密。2013年,我創收50萬元。而報社發給我的工資、稿費、績效獎等就達26萬元之多。我從一個只有一套安五十多平米福利房的貧困戶,到一個在婁底、新化和廣州都擁有房産的人。說我由“貧困人口”一躍而至“小康”,確實不算誇張。

   收入的提高是顯在的,我還有许多潛在的收獲:我選取在報上發表的人物通訊,結合部门來稿,先後主編成《感動婁底的90個故事》《幸福婁底的100個故事》出书發行,並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實現了兩個效益雙豐收。2012年,我乐成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主持的國家級文化原創工程“中國曆史文假名人傳”叢書作家團隊,在事情之余曆時五年撰寫的《隨園流韻—袁枚傳》由作家出书社列入該叢書出书發行。這本書獲得婁底市委、市政府頒發的第十二屆婁底市優秀社科结果特別獎、婁底市委宣傳部頒發的婁底文藝獎文學類一等獎第一名。我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先後當選爲婁底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主席,連續兩屆當選婁底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先後被聘爲PP电子學院客座教授和特約研究員,多次爲大學生、研究生和婁底職院中層幹部講課,並與譚談一起應邀在該校做講座。

                  華麗的轉身

緣分天注定。

2019年的國慶長假剛過,我接到中國作家協會組聯部部署我到杭州的中國作家之家渡假的通知。

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作協會員都有被部署渡假的機會的。我向報社請了假,交接了事情。

沒想到,這拉開了我告別報社的序幕。

到杭州的第三天,在魯迅故宅參觀時,我毛遂自薦去代表作家參觀團在入口處簽字時,發現簽字的右手不聽使喚了。我不知何以。過了幾天,經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就是中風了。也就是人們俗話說的“腦梗死”。經醫院檢查,我頭部一根毛細血管被堵了。

“這是一个信号,你不能再上班了,要休息!”在医院,医生重复交待。

我素以來尊重醫生,肯定不能把醫生的話當兒戲。于是,我開始長時間休假,考慮退出我熱愛的報社。

兩個月後,婁底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代表們一致選舉我擔任主席團主席一職。想起代表們特別是那麽多藝術家莊嚴的舉手,深情的目光,我感应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婁底廣電報對此在文化版頭條作了報道,而现在的我我已決心離開我熱愛的報社,離開我旦夕相處的親愛的兄弟姐妹一般的同事們,真正肩負起文藝家們的信任和期待!

履職快三年了,別人對我的稱謂由“袁記者”變成了“袁主席”,我從一個記者轉身成爲了一個作家,從一個文藝家協會的會員,轉身成爲了一個文藝家協會的主席。而且協會成爲了“書香協會”和“先進單位”。

2022111日至8日,由市民協主辦的婁底市首屆民間工藝作品展的觀展人數創下新高,是該館開館七年來觀展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也標志著我領導的市民協漸入佳境。就這樣,我實現了“華麗轉身!”但不管在心裏,而是在我的口頭語裏,我永遠稱“我們廣電報!”

因为这十五年,是我的黄金十五年,是我们旦夕相处、配合战斗的十五年,是我们有福同享、有责同担的十五年,是我们休戚相关、和衷共济的十五年,是我做我爱做、無怨無悔的十五年!

 

訪問次數: 宣布时间: 2022-04-05 15:22:18 编辑: 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