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会见校友總會网站 今天是

>> 首頁 >> 校友文苑 >> 正文

美國大學校友會影響因素與借鑒意義

美國大學校友會影響因素與借鑒意義

美國大學校友會的産生是基于宗教文化的捐贈傳統和大學與校友現實需求的結合,校友會的發展是政府、社會、大學與校友配合努力的結果。我國雖然不具備其中的一些因素,但有些方面的需求還是很強烈的。美國大學校友會的經驗值得借鑒。

進入21世紀以來,大學校友會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的一些知名大學紛紛加大了對校友會的投入與關注,有的大學校友會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清華校友會制定了明確的“8341”事情目標,即力爭2011年清華大學建校百年時,校友聯系率達到80%,校友捐贈率到达30%,校友總會的专职人员团队要稳定在40人左右,年度實際捐贈率達到1億元以上,摸索出了ABCD四大有效的服務形式,即 A( Anniversary)值年活動,指畢業整十年的校友節日活動; B(Bridge)橋梁,指學校與校友、校友與校友聯系的橋梁;C(Connection) 聯系,以年級、地方、行業爲紐帶的校友聯系; D( Donation) 捐贈,追求捐款額和捐款的人數覆蓋面。但大部门學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校友事情才剛剛開始,甚至有的還沒有開始。美國大學校友會由來已久,其發展的曆史與大學的曆史幾乎一樣長。我們要向美國大學校友會學習,但需要對其進行因素分析,不行盲目移植。

捐贈——傳統與現實的結合

在美國高校創建初期,許多高校是在捐贈基礎上建设起來的。1636年建设的劍橋學院,1638年接受了青年牧師約翰·哈佛贈給學校的400萬冊圖書和價值180英鎊的不動産,並因此于1639年更名爲哈佛學院。1701年建设的一所教會學校,于1718年接受了英國商人依萊林·耶魯捐贈的價值562英鎊12先令的貨物、417本書以及英王喬治一世的肖像與紋章,學校由此更名爲耶魯學院。創辦于1746年的新澤西學院、1755年的費城學院等都是在捐贈的基礎上建设起來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建设的大學爲數不多,且多爲教會學校,在建设之初由于經濟拮據,多接受牧師或個人捐贈。

美國大學爲什麽能獲得捐贈呢? 这要从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说起。早期基督教宣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招呼教徒磨难与共,相互周济,相信基督的人将会获得拯救,進入神仙世界。这种教义对被压迫的人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这种宗教流传很是迅速。尽管基督教经历了近代的革新,但其焦点教义未变,对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17世纪初欧洲移民大量進入北美,同时也带来了基督教文明。现在,美国仍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主体的国家,大部门基督徒会把自己收入的10%捐给公益机构; 生长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从小受这种文化熏染,也会养成捐赠的习惯。据统计,美国每年有70%的家庭參與慈善捐贈。捐贈在美國已成爲一種傳統、一種習慣,也是美國大學校友的習慣與傳統。

接受捐贈和募款集資是美國高校,尤其是美國私立高校的主要來源之一。2008-2009年度美國高校接受捐贈達316亿美元,其中校友捐贈占到了27.5%。校友捐贈已逐步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生长的重要资金来源缓和解教育经费紧张的重要战略之一。美国密歇根大学校友会前任执行董事罗伯特·弗尔曼曾说:“谁将给学校提供永久的支持? 答案是‘校友’。”校友對母校的愛成爲校友與母校聯結的情感紐帶。雙方通過校友會都在努力深化這種情感,這將給母校帶來無可估量的財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等各種資源,也將在很洪流平上由于母校接受捐贈而促成社會評價的提高,從而間接地提升校友的社會职位。因此,捐贈是美國大學與校友互惠互利的一種現實選擇。

重視——社會、政府、大學與校友的配合態度

社会对校友会的关注主要来自于校友捐贈对大学与校友生长重要性的综合评价上,具体体现为大学排行榜。2004年《美国新聞与世界报道》发表的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有7个,其中校友捐贈率占5%,与实际结业情况所占比重相同。可见,校友捐贈在一所大学的综合声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對校友會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對大學校友會的各種执法支持與鼓勵。早在1769年創辦的達特茅斯學院就曾獲得了當時英國總督向學院頒發的經國王喬治三世簽字的特許狀,並根據這一特許狀,學院建设了用于募捐的信托基金,成爲政府允許大學進行正当募捐(包罗向校友募捐)的見證。美國政府對各種捐贈接纳了“疏堵”的稅收制度。“疏”即指企業和個人捐助慈善和公益事業可以獲得免稅待遇。“堵”指向富人征收“巨額遺産稅”和“贈與稅”,對資産轉移進行限制。2001年來,美國遺産稅開征起點是67.5萬美元。聯邦政府對 67.5萬美元至300萬美元之間的遺産征稅爲37.5%,對超過300萬美元部门遺産征收的稅率高達55%。當然,如果向教育、慈善機構捐贈遺産可以沖抵稅額,這就促使美國富人們向教育等機構捐贈。

大學重視校友會,來源于校友可以提供給大學源源不斷的各種資源,校友重視校友會是因爲校友可以通過校友會加強與其他校友、大學的聯系,進而提升自己的社會职位和釋放自己對母校的愛。隨著大學和校友對校友會的認可與依賴水平的加深,校友會的人員配置越來越規模化和專門化,聯系活動也越來越多樣化。例如,美國哈佛大學校友會與哥倫比亞大學校友會專職人員數都在200人以上,霍普金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校友會專職人員數都在100-200人之間,加州伯克利大學校友會的專職人員數也達80多人,另外种种校友会另有大量兼职事情人员。这些校友事情人员通过种种各样的方式将大学与校友、校友与校友联系起来,例如建设校友数据库和专门网站,勉励大学与校友实时增补与修改信息;完成大学与校友间互通信息的校友会简报的编撰与印发; 作为中间人实现大学与校友的种种服务计划和配合成長等。

捐贈習慣和社會、政府、大學與校友的重視是美國大學校友會獲得巨大發展的兩個最重要因素。另外,美國政府對大學的投資體制也影響到了校友會的發展。美國大學以私立學校居多,且聯邦政府教育部也不具有對大學進行行政治理的職能,這兩者促成了聯邦政府對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提供的經費不穩定、且比例不高。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這就迫使大學不得不關注各種形式的募資,而校友會正適應了大學募資和校友捐資的需求,成爲溝通二者的橋梁。

美國大學校友會的産生是基于宗教文化的捐贈傳統和大學與校友的現實需求的結合。校友會的發展是美國地方分權制治理體制和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下,社會、政府、大學與校友配合努力的結果。這一結果使得政府不用向大學投入太多、大學獲得了源源不斷的校友支持#校友獲得了自身的社會职位提高和各種現實優惠,這是一個互利的聯系、多贏的結果。因此,美國大學校友會已成爲大學、校友、政府與社會生存與發展必不行少的一部门。

美國大學校友會的啓示

美國大學源源不斷地通過校友會获得校友們的經費支持、物質支持、信息支持、职位支持等,校友們又通過校友會不斷感受母校帶給他們的生活便利、優惠以及社會职位的提升,校友會成爲聯結大學和校友情誼、促進大學和校友配合發展的重要機構,互惠互利使得美國大學和校友的聯系日益緊密。

我國大學具備像美國大學那樣建设校友會的基礎嗎? 在我国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缺乏连续捐赠的文化传统,但不缺乏捐赠的热情; 缺乏政府对小我私家捐赠( 尤其是零散的個人小量捐贈) 的鼎力大举支持與現實優惠政策,但不缺乏政府的捐贈政策支持( 其實一直以來政府都希望各人從道義的角度多多捐贈) ; 缺乏所有大学对所有校友的重视,但不缺乏所有大学对知名校友的重视; 缺乏校友会专门机构的建设与运作,但不缺乏自发的同学录的形成;缺乏校友联系的网络平台,但不缺乏校友联系的强烈愿望。据石慧霞对海内40 所公立大學校友會的調查發現,80%的校友從未获得校友會的任何信息,96%的校友希望能夠與校友會聯絡。我國校友會的現狀的確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校友會事情在一些國內知名大學已經起步,但事情的出發點仍停留在大學的得益,而非大學與校友的互利。這種僅站在大學得益角度的校友會,是得不到可持續發展的,這在美國大學校友會的曆史發展中已經获得證明。因此,如何做到大學與校友的互惠互利是今後我國校友會持續運行下去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其次,大部门的國內大學還沒有建设校友會,甚至沒有認識到校友對于大學發展的重要性,認爲建设校友會是需要花費许多精力而收益很小的事情。這一認識是很是錯誤的,畢竟大學與校友的信任關系的建设是需要時間和制度保障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國大學從基礎做起。美國大學校友會就是經曆了幾百年的調整與發展而逐步形成現在的水平的,校友會的事情真的是“百年大計”。

再次,不是只有知名校友才會給大學帶來利益。美國大學也是從對知名校友的重視逐步轉向對所有校友的重視的,但我們應該思考爲什麽美國大學校友會要進行調整,盡可能把所有校友都發動起來呢? 其基础原因就是你不行能知道誰將來會成爲“知名”校友。美國校友會的曆史發展已經給我們證明了平等對待所有校友的重要性,我國大學校友會一定要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發展。

最後,校友會的建设與運行需要組織化、制度化,而不是幾個零星校友的一廂情願的行爲。大學要想讓校友能隨時關注母校,並爲母校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就應該努力給校友提供一個了解與幫助的平台。在我國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這個平台的建设變得越來越便利與可行。通過校友交流的平台,我們可以吸引校友了解關注母校,讓他們知道隨時可以從母校获得利益,隨時可以爲母校做出自己能夠做出的貢獻,貢獻不分巨细,重要的是大學與校友的情誼。

當然,我國大學校友會目前不行能像美國大學校友會那樣作用如此巨大,但我們可以一點點做起,從起步做起,在美國大學校友會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做起,畢竟美國大學校友會也經曆了一定的萌芽、創建、开端發展、穩步發展、理性思考的階段才發展爲今天的樣子。

(本文轉載于網絡)

訪問次數: 宣布时间: 2015-04-03 10:20:53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