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纪委书记 ——记张家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袁美南
(轉自紅星雲)
11月4日,深秋,寒意已濃。午夜11時,一輛車從張家界市紀委監委辦案基地沿山路蜿蜒駛出,車燈照亮了山谷。車上是張家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袁美南。清早出門,深夜回家,袁美南幾乎每天都是如此。
“請組織放心!”2016年1月,袁美南到張家界就任時的這句承諾,成爲他勇于擔當、敢于作爲的動力源泉。也正是在這句承諾下,面對貪腐,他是剛正不阿的“黑臉包公”,冷若冰霜;面對群衆,他是排憂解困的“笑臉書記”,熱情似火。
責任如山——“肩上是什麽?是黨和人民的信任”
“行動快,效率高!”這是同事們對袁美南的評價。“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則是他留給幹部職工最深的印象。
今年4月,一則反映桑植縣八大公山鎮朝南坪村陽光房存在質量問題的報道,引發社會關注。聽到消息,袁美南經過5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在深夜12時趕到事發地,通宵帶隊調查取證,部署整改措施,並在第二天的全市整治扶貧領域幹部作風大會上通報开端處理結果。
一則可能愈演愈烈的輿情,在這樣雷厲風行的問責整转业動中,逐漸消弭。老黎民的“鬧心房”變回“暖心房”。
熟悉袁美南的人都知道,家在外地的他,只要沒下鄉調研,沒參加會議,就在辦公室,生活過得十分“無趣”。在這種“無趣”中,他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張家界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政治責任。在他的強力推動下,一系列事情紮實開展—— 推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提醒卡制度、市管幹部“八小時以外”監督辦法、政治生態檔案動態監督治理系統“三項機制”; 高效推進紀檢監察體制革新,5天時間辦玉成省紀委監委合署辦公移送審查第一案; 在全省率先推行擬脫貧村巡察全覆蓋,至今年7月實現全市71.6%的村級巡察,共發現問題2706個,移送問題線索220件,黨紀政務處分22人。
鐵腕反腐——“有案不查,就是最大的失職”
“紀檢監察幹部就要勇于擔當,有案不查、有腐不懲、有亂不治,就是最大的失職。”在多種場合,袁美南反複強調。
于是,在每個重大案件查處前,袁美南總是親自部署,定崗定責;案件查處中,總是多方調度,事無巨細;案件查處後,總是深度剖析,以案促改。 在他的帶領下,張家界紀檢監察人堅持高壓懲腐,嚴肅查處了農業、國土、法院、水利、國資、人防、醫療衛生等多個窩案串案,在深挖細查中對一批貪腐分子進行嚴肅處理。 “有問題袁書記都自己擔著,我們只管放手查。”第七審查調查室主任向钊告訴記者,無論是查案子,還是其他事情,袁美南都會給各人“兜底”。 一位幹部在查處腐敗分子時,因爲不留情面,冒犯了腐敗分子的親屬,被多次誣告。在核查沒有問題之後,面對一些質疑,袁美南屢次爲其“背書”,澄清事實。 “紀律面前沒有通融二字。”在查處一名處級幹部時,有領導多次打來電話,進行“善意的提醒”。他不爲所動,違紀違法人員最終受到嚴肅查處。 “案件一定要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在這樣的信條下,袁美南總結出系統思維辦案經驗,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張家界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3291件,處分2974人,其中涉及縣處級幹部84人。
柔情似水——“黎民的幸福,就是奮鬥的偏向”
在張家界,袁美南的手機號是公開的,每位市民都可以聯系他,涉及信訪舉報的,他都會及時部署予以核查。
“我們眼中的小問題,在老黎民那裏,就是大問題。”袁美南說,作爲紀檢幹部,不僅要精准精細辦好每個案件,還要俯下身子走近黎民,傾聽黎民聲音。 市紀委信訪室主任譚賢竹說:“袁書記總是身先士卒,把最大的積訪難題往自己身上攬。” 劉某因丈夫意外身亡,對相關部門處理結果不滿意,上訪之路一走就是17年。袁美南主動包案,曆時30多天,信訪人主動簽字承諾停訪息訴;一個信訪件反複匿名舉報達56次,查實爲誣告後,他對舉報人進行嚴肅教育,同時又解決其實際困難,讓人很溫暖。 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張家界紀檢監察人始終把群衆的堵點、痛點和難點作爲事情的重點,發現問題線索,解決群衆身邊難題—— 在全省率先把基層黨組織履行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列爲重要監督內容,提高了群衆獲得感;聚焦教育醫療、環境保護、低保養老等民生領域,嚴懲“微腐敗”,提升了群衆幸福感;嚴肅查處涉黑涉惡腐敗“保護傘”案件,增強了群衆宁静感。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