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人物 | 精研地域文化,倾情教书育人——记优秀教师、九三学社优秀社员姜珍婷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3-11?點擊:

【人物簡介】

姜珍婷,湖南婁底人,華中師範大學中文教育碩士,複旦大學語言文字學博士,從事教育事情28年,现为PP电子学院文學院副教授,梅山文化研究基地主干成员,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出书学术著作《新化方言修辞研究》1部,教材《汉语基础》1部,主持“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湘中地名研究”“新化山歌修辞研究”“转型视野下地方院校地域文化课程开设的构想与实践”等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华中学术》《灼烁日报》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次获评PP电子学院优秀教师,学生治理事情先进小我私家、教学事情先进小我私家、工會事情积极分子等荣誉称谓。指导学生多次在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术大赛上获奖。2020年“新化山歌修辞研究”系列论文获得娄底市社科结果三等奖。2020年获九三学社娄底市优秀社员称谓,2021年当选为九三学社娄底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社员代表。

精研地域文化,傳承梅山精神

姜珍婷老師是婁底冷水江市人,冷水江是古梅山文化的焦点區域。在梅山文化區域內長大的經曆給予了姜老師纷歧樣的梅山文化情懷。借用姜老師的話,她是流著扶王的血,喝著資江的水,聽著新化山歌、看著梅山傩戲長大的,梅山文化就是她的根,亦是她的魂。

2011年,姜珍婷老師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複旦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字學博士生招生考試,師承複旦大學著名學者吳禮權教授進行修辭學研究,在進行博士論文選題時,經反複思考,綜合自己的研究基礎和文化配景,最後決定以自己的母語----新化方言修辭爲例來研究修辭的地域性,這是她進行梅山文化研究的開端。確立選題後,開始在梅山地域展開廣泛深入的方言文化調研,2011-2015,姜老師多次跟同梅山文化研究團隊深入新化水車、隆回虎形山、安化梅城、漣源三甲等地開展文化調研,收集了大量梅山文化研究資料,與衆多的梅山文化藝人、愛好者、研究者建设了學術往來。四年辛苦不尋常,2015年她的博士論文《修辭的地域性研究—以新化方言爲例》以幾乎全優的成績通過答辯。

博士畢業後,PP电子學院的梅山文化研究正開展得如火如荼,梅山文化研究已經成爲了PP电子學院的一張名片。作爲一個梅山人的後代,一個梅山当地高校的學者,姜老師覺得研究梅山文化,傳承梅山文化是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這樣的情感驅動下,她申報了多項地域文化研究項目,這些地方文化項目的乐成申報,對姜老師既是激勵也是重擔。從此,在圖書館梅山文化研究基地辦公室,經常能見到她挑燈夜戰的身影。“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她都泡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撰寫論文。2020年開始,姜老師的各項结果陸續發表出书,特別是她發表在《灼烁日報》上的《地名何以成爲話題王》《地名中“洞”“峒”異讀的前世今生》等論文迅速被人民網、央廣網、中青網、中工網、新浪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全文轉載,大大地擴大了梅山文化和PP电子學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21年,姜老師的學術專著《新化方言修辭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书社出书,洋洋四十多萬字,跨越兩千年,綜合語言學、文藝學、音樂學等多學科知識,對梅山地域方言文化開展了深描、考證、闡釋,是一部研究梅山文化的力作,極大地拓展和深化了梅山文化研究。

傾情教書育人,積極引導青年成長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從教二十多年以來,姜老師一直用自己的專業素養、精神氣質、人格魅力教育和熏染著學生。作爲一名教師,姜老師從未因醉心科研而忘記自己教書育人的責任。從2006年起,姜珍婷老师担任了长达10年的班主任事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她做教师的信条。十年的班主任生涯,其中有8年带的专科班,专科班学生基础薄,考研考公都受限,内心容易自卑而自我设限,因此,姜老师一接手新的班级,就会对全班同学进行励志教育,用所教往届学生的乐成案例来激励他们。在她的悉心引导下,2019年,她所带班级的刘桂芝同学顺利专升本,并一鼓作气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研究生。2021年,她所带的语教1802班有24位同学专升本,而其他考上教师体例的更是数不胜数。回忆自己的班主任生涯,姜老师说,2015-2018是她最艰难的三年,2015年她刚接手语教1502班,种种困难便络绎不绝,父亲中风瘫痪在床,女儿又面临高考,自己的教学科研事情十分繁重,而班主任事情却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的事情,她本想向文學院辞掉这份事情,但学生们舍不得她,她又坚持下来。一直以来,她所带班级的学风和结果都深受同行好评,在校期间零事故、零欠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班主任事情,作为教师的责任另有许多许多。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愿意尽我的努力去做好每一项事情。”一直以来,姜老师都在文學院主讲焦点课程《现代汉语》,2017年,她凭据文學院新办专业“秘书学”“网络与新媒体”培养目标、培养路径的变化,提出对这两个专业的汉语课程进行革新。课程体系重新设置后,又缺乏合适的教材,于是她又紧锣密鼓地联合其他汉语教师编撰教材。编订汉语教材需要打印许多拼音符号,极易泛起混同,2018—2020年,她在图书馆夜以继日地对新教材进行精心编写、重复清校,颈椎病因此多次恶化,但为了让学生尽快用上新教材,她咬牙坚持,最终赶在20级新生入校前将主编的《汉语基础》教材出书付印。该教材知识完备、实用性强,为非华文专业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一本优质教材,为文學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重要孝敬。

课堂上,姜老师以她精深的学养、诙谐的气势派头吸引学生。在种种评教中均获得高度评价,多次受到校教学督导团的表彰。她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考研、各项角逐精心设计、严格要求。在她的全力指导下,文學院有不少学生考上了海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谈及考研乐成的学生,姜老师口中会脱口而出长长的一串名字:周凯、邹美芳、张霞、匡琛、钟宏超、王胤、胡栓……湖南大學、首都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

姜老師密切關注、重視引導學生們的成長,盡心盡力做好幫扶事情。遇抵家庭貧困的學生,會盡一切可能提供經濟援助。有關自己對貧困學生的各種資助,姜老師不願多吐露。只是說他們現在都度過了困難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成爲了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實現了她當年幫助他們的初衷。遇到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她細心疏導,把许多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2020年,她班上有學生患了嚴重的抑郁症,但學生家長是農村的,對心理疾病認知有限,認爲是孩子不聽話,後經姜老師耐心細致地解釋,終于答應來校帶孩子去進行積極治療。因生活閱曆不足,心理蒙受力不強,青年學生容易在戀愛中産生偏執,出現問題,2021年,她應學生的請求,在全校做了題爲“何以爲愛”的講座。講座當天,全場爆滿,在青年學生中引起了極大反響,爲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有同學說,姜老師是他們的偶像。還有同學說,遇到問題我就想著去圖書館陪姜老師坐坐,什麽話都不說,聞聞書香,看著老師,就覺得平靜了。“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過程,唯有從心裏發出來的,才气達到人的心靈深處。”姜老師對學生從沒有壓服,沒有說教,她只是以自己孜孜以求的學術精神,關愛世界的教育者情懷熏染著、鼓舞著每一個學生,她是“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的積極踐行者

(徐益 劉芳 胡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