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段仁燕,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湖南省“121創新人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模擬”湖南省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湖南省農田生態修複與宁静利用導師團隊負責人,“農藝與種業”湖南省研究生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曾任安徽省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慶市林學會副理事長,獲“安徽省級教壇新秀”稱號。
(段仁燕教授在實驗田間)
【砥志研思,注重實踐教學育人】
勇于鑽研作榜樣,甘爲孺子育英才。作爲教育事情者,段仁燕不斷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他積極探索教學革新,突出農業情懷,結合學生實際探索新教法,不斷注入學科前沿理論,注重結合實踐進行教學創新,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他的教學以啓發式爲主,形成了“科研任務-科學假說-實驗實現”教學模式。他認爲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段仁燕認爲,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欣賞學生、學生欣賞教師。教師欣賞學生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自信和正能量,學生欣賞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師的做法。
段仁燕認爲,“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缺一不行的”,將科研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滲透進農學教育十分须要。他注重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下田地,形成“愛農、懂農、踐農”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忙起來”。他主持了省級重大教改項目1項,獲省級教學结果獎二等獎1項。主講的《植物學》課程被評爲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師生在錫礦山收罗土壤等樣品)
【以賽促教,追求更高學術境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對教學的熱愛和享受,離不開對學問的追求和信仰。段仁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注重錘煉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息争決問題的科研能力,努力培養社會需求的及格人才。近年來,他培養的多名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和專業一等獎學金。段仁燕以賽促教的教學實踐既利于學生積累實戰經驗,又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他把本科生當碩士研究生來帶,把碩士研究生當博士研究生來帶。通過帶學生參加競賽,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來PP电子學院事情後,他指導的首屆研究生林禹翔獲得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項,並獲得國家獎學金,發表SCI論文3篇,獲得專利2項。在比賽的曆練中,他的學生們逐步養成了善于發現、勤于思考、刻苦耐勞、敢闖會創的優良作風。
【潛心科研,推動地區生態修複】
丈量四海,笃行不怠。堅守著一份綠色情懷,段仁燕緊緊圍繞湘中地區的需求,刻苦鑽研,助推錫礦山生態修複。他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项、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2项,主持与加入社会服务项目10余项,在海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发现专利9项。号称“世界锑都”的娄底冷水江,亟待进行矿区矿山和农田的生态修复,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及矿山重金属污染区监测与生态系统修复、生态毒理、污染生态、功效微生物筛选及功效分析等方面,为加速建设生态强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筑牢生态底线,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孝敬力量。段仁燕認爲,生态修复是一个连续投入、缓慢产出的历程,作为地方高校科研人员,要为地方服务,找准偏向,连续发力。通过整合化学、情况、农学等研究偏向的教师队伍和资源平台,积极组建研究团队和筹建生态修复实验室,推动形成绿色生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他的团队已构建了土壤典型污染物的生物协同强化修复要领,筛选并判定出具有高抗性和低累积的作物品种,利用农艺措施,结合生物炭和微生物菌肥,调控作物重金属吸收,实现作物的宁静利用。段仁燕说,湘中地域的生态修复事情道阻且长,应增强环保意识,循序渐进地做好这项艰辛事情。在生态修复事情的基础上,他还积极加入乡村振兴。在对涟源桐柏村进行实地考察后,结合桐柏村的历史文化、气候土壤等因素,他划分从旅游业、农业、水利建设三个方面为桐柏村计划了适合未来生长的路线。段仁燕認爲,只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科学计划工业生长才气资助村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
(錫礦山野外調查)
(在桐柏村指導鄉村規劃)
堅守“三农情怀”, 培养生态环保人才,捍卫碧水蓝天净土。教书育人之路和生态修复之路任重道远且行且长,段仁燕说,他愿意勤勤恳恳耕作,换取桃李芬芳绿水青山。(文/欧家 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