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韓啓德:在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事情會議上的講話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6-05?點擊:

在全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事情會議上的講話

韓啓德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協、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和工程院聯合召開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事情會議。這是自2011年中國科協和教育部配合組織開展宣講教育事情以來,凭据中央領導指示精神,學術界和教育界越发廣泛地聯合起來,全面深入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一項重要行動。剛才,各單位做了很好的發言,各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不少好的經驗,值得推廣。貴仁同志的講話對2011年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事情進行了系統總結,對今年事情進行了周密部署,很全面,也很有針對性,我都同意。下面,我談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深刻認識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是促進我國科技事業康健發展、加速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培養造就優秀創新人才、加速建設人才強國的關鍵舉措,也是培育創新文化、加速構建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科學道德是科學的內在屬性,既是科技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也是科研環境的重要組成部门。科學研究的基礎是誠實守信,這是科技事情者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新中國建设以來,我國科技事情者就以愛國奉獻的精神和嚴謹求實、勇于創新、誠信負責、客觀公正的科學道德風範,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科技奇迹,不僅爲國家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凝練出以“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爲標志的科技界高度認同的價值理念。我們只有秉持這一價值理念,才有可能實現中央確立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近年來,科研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學風浮躁、學術不端行爲滋長,違反科研倫理、濫用學術權力、學術失範行爲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已經損害了學術界、教育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社會形象,倒霉于創新人才的康健成長和人才隊伍建設。要建設一支能肩負起曆史使命的科技人才隊伍,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已經是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迫切任務。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不畏艱險、勇攀岑岭的探索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切合社會主義焦点價值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不應該成爲一句空話,對學術界和教育界來說,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應該成爲重要內容。

二、勇于擔當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曆史重任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胡錦濤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強調,科技界要鼎力大举弘揚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恪守堅持真理、誠實勞動、親賢愛才、密切相助的職業道德。習近平同志代表中央在中國科協八大的祝詞中也明確指出,科技事情者要加強品格修養,自覺加強道德自律,堅決停止科學研究中的浮躁風氣和學術不端行爲,在全社會樹立科技界崇尚真理、求真務實,堅持說真話、辦實事、求實效的良好形象。這些重要指示對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學術界、教育界必須擔當起曆史賦予的重任,自覺成爲科學道德的維護者和嚴守科研規範的倡導者,直面學風道德方面出現的突出問題,始終堅持以弘揚科學精神、維護科學尊嚴、促進科學發展爲己任,不諱言、不推卸、不退縮,鼎力大举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加速建设防治學術不端行爲的長效機制。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關鍵是要抓好教育、自律和監督三個環節。教育是基礎,自律是關鍵,監督是保障,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行。

一是要廣泛開展科研誠信教育。這是從源頭治理學風道德問題的關鍵環節,更是當下深入推進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緊迫需要。目前,我國大部门高校還沒有開設科研誠信、科研行爲規範的課程,也缺乏適合的教材和讀本,許多年輕人甚至有一定研究經曆的科研人員對科研規範不甚了解,不清楚“什麽該爲”、“什麽不該爲”,嚴格遵守科研道德的意識和自覺性也不強,很容易犯錯誤。我們要一起行動起來,組織開展聲勢浩荡的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科技事情者特別是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誠信意識,讓科研領域成爲陽光下最純潔、最神聖的一方淨土。科學家要擔當起優良學術道德傳承者的責任,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教師和科研人員自覺樹立“營造優良學風從我做起”的意識,踐行優良科學道德、維護良好學術風氣,讓科學理性、開放包容成爲民族精神的應有之義,讓科學精神之樹枝繁葉茂,“望之蔚然而深秀”。

二是要把嚴格自律作爲理應承當的終身要求。每一項科研事情都有著與科研活動規律相符的規範和准則,學術自律就是要求我們堅持這些規範准則,在科研中自覺踐行對真理、道德的統一追求。近年來,許多部門和科研機構都制訂了相關道德准則,中國科協也出台了《科技事情者科學道德規範》,我們要充实發揮科學配合體自律機制和自我糾錯機制的重要作用,引導科研人員堅決抵制一切違反科學道德與倫理的科研行爲,自覺遵守科學家的基本行爲准則,努力將誠實守信、信任與質疑、相互尊重和知識共享貫穿到科學研究的全過程。科學家對自己從事的學術事業要保持神聖的敬畏感,始終堅持嚴肅認真、周密細致、精益求精的事情和學習態度,重操守、重品行、重修養,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自己的學術聲譽,積極倡導、開展負責任的科學研究,堅決抵制一切違反科學道德與倫理的科研行爲,配合維護學術界的良好社會聲譽,在建設社會主義焦点價值體系中發揮楷模作用。

三是要把監督懲處作爲治理學術不端行爲的须要舉措。加強科學道德建設,必須堅持道德約束和監管懲處並重。直面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對學術不端行爲“零容忍”,考驗的是學術界、教育界的決心。近年來,我國制定發布了針對學術不端行爲調查處理的执法法規、政策性文件和學術規範,許多單位和部門建设了專門機構,監管事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實際情況看,有些規章和要求還停留在文件上,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一些問題需要作出嚴肅處理時卻失之于軟、失之于輕。我們要切實肩負起規範學術行爲的重要職責,抓緊建设完善合理有效、公正公開的學術不端行爲查處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對通過合理渠道遞交的舉報质料要抓緊調查,堅決處理,並及時宣布調查和處理結果。要把科研人員自律、單位監管與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督促科技事情者從社會、倫理和执法的層面規範科學行爲。

三、紮實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事情

去年以來,中國科協、教育部接纳聯合行動,邀請德學雙馨的院士專家組成宣講隊伍,凭据“全覆蓋、制度化、重實效”的目標和要求,配合推動在高校研究生新生中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這是對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一種乐成探索,获得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实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事情抓得准、抓得及時,要求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廣泛開展宣講教育,引導廣大研究生、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嚴謹治學、誠實做人。認真落實中央領導關于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事情的指示精神,必須凭据兩個拓展、兩個結合的原則,精心部署、周密部署、狠抓落實,把宣講教育不斷推向深入。

第一,覆蓋所有教育和科研單位。今年,中科院、工程院和社科院加入了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事情領導小組,宣講教育事情的領導和組織力度進一步加大,要力爭今年把參與單位做到更大範圍內的全覆蓋。首先是宣講教育單位的拓展。去年宣講教育實現了對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各省屬高校爲主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全覆蓋,今年我們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由點到面、穩步推進,爭取拓展到對所有高校以及中科院、社科院所屬的188個科研院所、中心的全覆蓋。其次是科研領域的拓展。去年宣講教育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今後我們要將宣講活動進一步擴展到社會科學領域,逐步實現對所有學科領域的全覆蓋。三是逐步向其他類型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拓展。我們要逐步將宣講教育從高校和中央所屬研究機構擴展到地方軍隊所屬研究機構、民營研究機構、企業研究機構,真正實現對全國所有教育和科研單位的全覆蓋。

第二,覆蓋高校所有學生和科研人員。去年宣講教育實現了對所有研究生培養單位新入學研究生的全覆蓋,今年必須要完成把宣講對象拓展到全體研究生的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要把宣講教育對象再逐步擴大到高校新入職教師、高年級本科生、科研院所新入職科研人員、研究生培養單位新上崗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使每一位新入職、新上崗的科技事情者和研究生導師都能普遍感受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教育的心靈震撼。

第三,努力實現宣講教育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建设宣講教育事情長效機制,制度是基础。首先,我們要把集中宣講與日常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每年面向新入學研究生集中開展宣講教育的同時,積極推動將科學道德列入大學和研究生必修課程,納入科研人員職業培訓體系,真正實現科學道德教育的長期化、常態化。其次,要把宣講教育與科研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高度重視學術期刊等平台的道德規範建設,不斷加強科研结果發表、人才評價等關鍵環節的道德要求,切實把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納入科研人才成長成才的各個環節。

第四,努力實現組織動員與督導檢查有機結合。去年宣講教育正式啓動後,中國科協和教育部主要領導同志親自帶隊,分頭深入高校生源集中的重點省市和重點高校進行調研、指導,逐省召集省科協、省教育廳負責同志研究部署宣講事情,確保了宣講教育不做外貌文章、不走過場,取得紮實成效。做好今年的事情,我們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好宣講教育事情方案,組織好宣講專家隊伍,修訂好面向宣講專家的參考大綱,編制好面向青年學生和研究生導師的學習大綱,確保宣講教育規範有序進行,同時還要狠抓落實,著力做好督導檢查事情,完善組織措施、考核措施和激勵措施,把宣講教育事情目標任務剖析到基層每個單位、具體到每項活動,逐級抓落實,確保宣講教育活動的質量。

同志們、朋友們。

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是一項長期性、制度性的事情,也是一項艱巨的使命和任務。我堅信,在各人的配合努力下,通過學術界、教育界的通力相助與密切配合,我國的科研誠信和學風必將改善,科學事業肯定越发繁榮發展!

謝謝各人。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