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毛澤東是如何評價斯大林的

來源:

發布時間:2011-09-27?點擊:

毛澤東是如何評價斯大林的

摘要:在領導起草《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和《再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兩篇文章中,在關于如何評價和對待斯大林及蘇聯經驗問題上,毛澤東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階級分析的評價原則,運用掌握本質、總體評價,一分爲二、辯證評價,功過明白、量化評價,區分主次、側重評價,成績錯誤、分別評價等唯物辯證要领,乐成解決了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評價曆史人物的基本原則、評價要领及目的,爲後人樹立了光輝典範,爲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關鍵詞:“兩論”毛澤東斯大林蘇聯經驗評價原則和要领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蘇共20大後,就如何評價斯大林已鄭重作出了結論,讲明了我們的態度和立場。其標志就是1956年4月5日和1956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和《再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這兩篇文章是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央政治局組織撰寫,以人民日報編輯部的名言發表的。文章起草過程中,毛澤東始終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或擴大會議進行討論和修改。“兩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中仍然存在著矛盾的重要論點,並對矛盾性質的區分和差异性質矛盾的轉化作了論述。[1]這一重大理論突破,爲科學確立評價斯大林及蘇聯經驗的原則和要领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也爲後人正確評價曆史人物提供了具有實踐意義的法則和標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集收入了毛澤東審閱兩篇文章三、四、五、六稿時的批語和許多修改意見。後來,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门路的過程中,毛澤東也多次談到對斯大林及蘇聯經驗的評價及其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意義。這些重要言論和評價盡管不行制止地具有時代特點和時代局限性,但是,毛澤東評價曆史人物的理論態度以及基本立場、觀點、要领和原則,永遠閃耀著曆史唯物主義的光线,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光輝典範。

20世紀末蘇東劇變,西方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趁機對國際共産主義運動進行放肆抵毀,尤其是戈爾巴喬夫時期對斯大林的妖魔化,給予西方以極好的惡毒攻擊20世紀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和蘇聯社會主義的口實。我國學術界在蘇聯劇變研究問題上,關于對斯大林的評價也出現了一些分歧,有些分歧還比較嚴重。值此十月社會主義革命90周年到來之際,認真學習毛澤東評價斯大林及蘇聯經驗的理論品格以及原則、要领和意義,對于深入探究蘇聯劇變泉源和記取教訓,绝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很是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評價原則

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實踐,是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一貫倡導和身體力行的。在起草和討論“兩論”時,毛澤東高屋建瓴、以勇于創新的理論品格和大無畏精神,開創性地提出: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否認存在矛盾就是否認唯物辯證法。矛盾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斯大林的錯誤正證明了這一點。有矛盾就有鬥爭,只不過鬥爭的性質和形式差异于階級社會而已。[1]在我們共産黨人之間,在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和人民之間,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共産黨和共産黨之間等存在著矛盾,這是人民內部矛盾。“一個人只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就決不應該把人民內部的矛盾同敵我之間矛盾等量齊觀,或者相混淆,更不應該把人民內部的矛盾放在敵我矛盾之上。”[2]由此分析,斯大林的思想和觀點基本上是切合馬克思列甯主義的,雖然其中有些錯誤,但主要方面是正確的,錯誤是次要的。斯大林所犯錯誤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需要接纳人民內部矛盾的處理方式。基于這樣一個基础立場,“兩論”由此確立了具有卓越政治智慧和強大理論力量的評價原則和要领。

1.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毛澤東在修改《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一文時特別加上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應當用曆史的觀點看斯大林,對于他的正確的地方和錯誤的地方做出全面的和適當的分析,從而吸取有益的教訓。不論是他的正確的地方,或者錯誤的地方,都是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一種現象,帶有時代的特點。”[3](p65)所謂曆史的觀點,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就是將曆史人物置于其當時所處的曆史環境中去考察,不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從一定曆史時期的物質經濟生活條件出發,說明其所屬時代政治、哲學和宗教的觀念和曆史事變。

首先,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中去看待錯誤。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從自在走向自爲的過程。人們認識和革新世界,就是一個探索與前進的過程,其中存在著挫折、失誤和某種暫時的倒退。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曾經起過一定進步作用的剝削階級,總是在很長的時期中犯過無數曆史性的錯誤,而且是反複地一犯再犯才气積累其統治經驗。任何一個民族,不行能不犯錯誤,何況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不行制止的現象,馬克思主義者應該自覺理解和掌握這一認識規律。勇于正視錯誤和纠正錯誤,也是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備的理論品格。

其次,從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特殊性質中去看待錯誤。“無産階級的專政和以前任何剝削階級的專政,在性質上基础差异。它是被剝削、沒有貧困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專政,是人類曆史上最進步的也是最後一次的專政。這樣的專政,擔負著曆史上最偉大、最困難的任務,面對著曆史上情況最複雜和门路最曲折的鬥爭,因而它的事情──正如列甯所說的──也不能不犯许多錯誤。如果有些共産黨人發生驕傲自滿和思想僵化的情形,那麽,他們甚至也會重犯過去自己犯過的或者別人犯過的錯誤。”[4]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偉大實踐,馬克思主義只是爲未來提供宏觀意義和發展偏向上的指導,理論與現實間一定存在距離,指導社會主義實踐的,必須是結合本國國情和實際的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因此,蘇聯作爲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探索中,不行制止地會出現失誤,甚至發生嚴重錯誤。如毛澤東所說:“因爲我們走的是前無昔人的门路。我曆來是‘難免論’。斯大林犯錯誤是題中應有之義。赫魯曉夫同樣也要犯錯誤。蘇聯要犯錯誤,我們也要犯錯誤。問題在于共産黨能夠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克服自己的錯誤。”[1]充实認識到犯錯誤的不行制止性與具備自我糾正錯誤的能力、勇氣和信心,對于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再次,從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實踐曆程中去看待錯誤。自《共産黨宣言》發表100多年來,世界共産主義運動如火如荼,社會主義在20世紀凱歌行進,在這個人類最偉大的事業中,“我們有偉大的成績,但是還有缺點或錯誤。如同一個成績出現了接著又創造新的成績一樣,下個缺點或錯誤克服了,新的缺點或錯誤又可能産生,又有待于我們去克服。……好的領導者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認真地對待錯誤。完全不犯錯誤的人在世界上是從來沒有的。”[4]社會主義實踐曆程讲明,每一個曆史時期都面臨著獨有的、複雜的極其艱巨的任務、嚴酷的挑戰和重大困難,需要運用相應的特殊戰略原則。在風雲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探索中的偉大事業每前進一步都可能支付沈重的代價,有時面臨的甚至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重大犧牲和艱難抉擇。“重要的教訓,就是我們黨的領導機關應該使錯誤限制在個別的、局部的、暫時的範圍內,而不應該讓個別的、局部的和开端出現的錯誤變爲全國性的或者長時期的錯誤。”[4]曆史不能重現,不能拿今天的標准去評判曆史人物,不能從今人的喜惡出發,不能無視曆史的不行假設性去評判曆史人物的缺失和錯誤,必須正視曆史時代的特殊性。

毛澤東強調用曆史的觀點看待斯大林,還包罗了這樣兩層意思:一是立足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弘大配景,這是從事物的普遍原則出發。研究任何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都應該將研究對象置于其所屬的曆史環境中,置于當時的物質經濟條件和政治、哲學及宗教等意識形態領域中去考察。“這個規律對于曆史,同能量轉化定律對于自然科學具有同樣的意義”。[5](p583)凭据這個普遍原則,無論哪個領域和學科研究斯大林問題,必須同20世紀國際形勢和蘇聯國內的特殊配景相聯系,斯大林及蘇聯的一切活動都置于這一曆史基礎之上,都不能無視這個客觀現實基礎。二是要立足于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曆史,這是從事物的具體原則出發。斯大林及其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20世紀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實踐曆程。毛澤東反複強調:蘇聯的革命和建設,不僅是一國的民族現象,而是具有時代特點的國際現象。它的偉大意義遠遠超出了一國範圍,是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財富。對于帶有貶意的“斯大林主義分子”的稱謂,毛澤東說:所謂斯大林主義,無非是斯大林的思想和觀點。所謂斯大林主義分子,也無非是指贊同斯大林的人。那麽請問,斯大林的思想和觀點怎樣?我們認爲斯大林的思想和觀點基本上是切合馬克思列甯主義的,雖然其中有些錯誤,但主要方面是正確的。斯大林的錯誤是次要的。因此,所謂斯大林主義,基本上是正確的;所謂斯大林主義分子,基本上也是正確的,他們是有缺點有錯誤的共産黨人,是犯錯誤的好人。[1]這一曆史定位說明,不論斯大林的正確或者是錯誤,蘇聯社會主義的經驗還是教訓,都是世界社會主義事業曆程中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门;斯大林及其擁護者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也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是“有缺點有錯誤的共産黨人”。這是評價斯大林及蘇聯經驗的基本原則和立足點。如果無視或忽略這個基本原則,如戈爾巴喬夫認爲“斯大林是喪失了一切道德的罪人”,“在蘇聯占上風的是僵硬的、甚至是殘酷的極權主義制度”;如國內學術界關于“徹底否认斯大林模式,徹底推翻斯大林模式的社會,是曆史的進步”的觀點。這類模糊錯誤的定性,必將導致對斯大林及蘇聯經驗的全盤否认,進而導致對20世紀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全盤否认,這樣就不是用曆史的觀點看問題了。

列甯曾說過:“不要忘記基本的曆史聯系,考察每個問題都要看某種現象在曆史上怎樣産生、在發展中經過了哪些主要階段,並根據它的這種發展去考察這一事物現在是怎樣的。”[6](p26)“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曆史範圍之內。”[7](p229)鄧小平也多次強調:“評價人物和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情感用事,這才切合馬克思主義,也才切合全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8](p244)對于世界社會主義進程中出現的挫折與教訓,對于斯大林所犯錯誤和蘇聯經驗,只有本著唯物主義的觀點,曆史的觀點,本著總結經驗、記取教訓的態度,才气達到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目的。要消除僅從狹義的看法出發,或者對斯大林全盤否认、或者盲目恪守全盤肯定的極端性作法,分析曆史人物所處時代的複雜配景、環境和深厚曆史泉源,以期從對曆史的研究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指導當代實踐,走曆史必由之路。

2.堅持階級分析的觀點

唯物史觀認爲,人的本質屬性是其社會性,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動。處在階級社會中的人們所從事的一切活動,所持有的立場、觀點都一定代表著一定階級的利益。“這裏涉及到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系和利益的承擔者。”[9](p12)因此,將階級的觀點納入曆史研究要领是對馬克思主義者的一定要求,也是曆史時代的客觀要求和基本體現。因爲,“我們的時代,在資産階級時代……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破裂爲兩大敵對的陣營,破裂爲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5](p273)“一切曆史上的鬥爭,無論是在政治、宗教、哲學的領域中進行的,還是在其他意識形態領域中進行的,實際上只是或多或少明顯地表現了各社會階級的鬥爭”。[5](p583)因此,在我們的時代,在20世紀波瀾壯闊的無産階級革命時代,在21世紀社會主義亟待複興的時代,評價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上重要曆史人物,尤其不能不遵循階級原則。不能僅僅伶仃的停留在敘述評價曆史人物一生的功過是非上,爲評價而評價,而是要著重于發掘其現實意義和對後世、後人的借鑒指導作用。

首先,斯大林是蘇聯共産黨領袖,“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産階級革命家”[10]。除此之外,我們不行能設想斯大林還有任何別的階級配景和任何別的政治色彩。將斯大林還原于他所代表的整個階級之中,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爲就不再是伶仃的,而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從這一基本配景出發,我們黨鄭重作出結論:“在列甯逝世之後,作爲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物的斯大林,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在保衛列甯主義遺産、反對列甯主義的敵人——托洛茨基分子、季諾維也夫分子和其他資産階級署理人的鬥爭中,他表達了人民的意願,不愧爲傑出的馬克思列甯主義的戰士。斯大林所以贏得蘇聯人民的擁護,在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就是因爲他和蘇聯共産黨的其他領導人在一起維護了列甯的關于蘇維埃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路線。蘇聯共産黨實行了這條路線,使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取得勝利,並且造成了蘇聯在反希特勒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條件,而蘇聯人民的這一切勝利是同全世界工人階級和一切進步人類的利益相一致的。因此,斯大林這個名字也就很自然地同時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榮譽。”[4]2004年,俄共總書記久加諾夫在紀念斯大林誕辰125周年時發表講話說:“斯大林具有特殊意義的政治遺囑是他在蘇共十九大上的講話。他在講話中宣稱,要把爭取社會主義的階級鬥爭與爭取民族獨立和主權、爭取勞動人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的鬥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斯大林的特征是忠于革命和社會主義;把全部力量都徹底地貢獻給蘇維埃國家的建設事業”[11]。在研究斯大林問題時,我們無法抛開斯大林作爲蘇共領袖的职位和其階級配景,無法抹去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産階級革命家”這一政治形象,只能從這一基本配景出發,來分析和研究他的生平和活動,也只有這樣,才气得出客觀的結論。

其次,斯大林的階級配景決定了其是爲著保衛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所犯的錯誤,除此之外,我們無從確定斯大林還有任何別的目的。“從整個說來,斯大林始終是站在曆史潮水前面指導鬥爭的,他是帝國主義的不行調和的敵人。甚至在他犯錯誤的時候,他的悲劇也在于,他相信那是捍衛勞動者的利益受敵人侵害所必须的。”[2]斯大林是20世紀最有爭議的國務活動家和曆史人物之一,對他的評價莫衷一是、紛纭繁雜、觀點各異。差异的評價結論也被西方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所利用。美國知名蘇聯學家斯蒂文·科恩在評價蘇聯國內對斯大林的爭論的意義時寫道:斯大林問題與整個蘇聯的甚至俄羅斯的曆史有關系,它深入現代政治問題並使其尖銳化。斯大林問題既嚇倒了社會高層也嚇倒了社會底層,在領導人中播下紛爭,影響他們作出政治決定。美國對外政治戰略家則把關于斯大林評價問題引起爭論可能造成的對于世界社會主義産生重大影響這一事件,形象比喻爲是進行“冷戰”決戰的蘇維埃戰場。[12](p7)這些複雜情況更需要我們運用階級分析的觀點來分析斯大林、評價斯大林。“他們的錯誤既然是共産主義者在事情中的錯誤,這就是共産主義隊伍內部的是非問題,而不是階級鬥爭中的敵我問題。我們就需要用對待同志的態度而不應該用對待敵人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就需要在批評他們的錯誤方面的同時,保護他們的正確方面,而不應該否认他們的一切。”[2]只有分析斯大林所持有的階級立場,他所從事的事業,對他的掌握和理解才會變得清晰起來,對他的評價才更接近曆史真實。“親身經曆過斯大林時期的蘇聯人民,充实肯定著斯大林偉大的曆史功勳,但也親身感受了他在肅反擴大化,以及他在事情作風方面不夠民主甚至作風粗暴所犯錯誤而造成的苦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拂去曆史的塵土,人們越发感应,斯大林的錯誤,絕不應當影響他作爲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曆史职位。”[10]

再次,從認真記取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深遠曆史意義入手認識斯大林的錯誤。“他們的錯誤有社會曆史的泉源,尤其有思想認識的泉源。這種錯誤既可以在他們身上發生,也可以在某些別的同志身上發生。因此,在認識和糾正了他們的錯誤以後,就需要把這種錯誤看作嚴重的教訓,看作一項可以利用的財産,用來提高一切共産主義者的覺悟,從而防止重犯這種錯誤,並且推進共産主義事業的發展。”[2]這是我們總結曆史經驗、評價曆史人物的主要目的。蘇聯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走過的彎路,我們就可以不走或少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爲戒。”[13](p267)進入新時期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门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也在于我們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中,深刻總結記取世界社會主義的曆史經驗和教訓,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最後,對于混淆兩類差异性質的矛盾所引起的危害性要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共産黨人對于共産主義運動中所發生的錯誤,必須接纳分析的態度。有些人認爲斯大林完全錯了,這是嚴重的誤解。斯大林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列甯主義者,但是也是一個犯了幾個嚴重錯誤而不自覺其爲錯誤的馬克思列甯主義者。”[3](p65)“否則,如果對于這些犯錯誤的人接纳否认一切的態度,把他們叫作這種分子那種分子,而加以歧視和敵視,就不光不能使自己的同志获得應有的教訓,而且由于混淆了是非和敵我這兩類性質差异的矛盾,勢必在客觀上幫助敵人反對共産主義的隊伍,瓦解共産主義的陣地。”[2]在“兩論”發表30多年的1991年,曆史不幸被言中。蘇聯自斯大林以來的蘇共領導人,都沒有做到正確評價斯大林及其時代,以至戈爾巴喬夫以發動革新爲契機,提出“歸根結底,革新運動的精神本質,就是要徹底地顛覆斯大林主義”[14]。戈爾巴喬夫“消滅了那個早已使我國無法成爲富足安康、繁榮兴盛國家的極權主義體制”[15](p2),蘇聯的社會主義沒有能走過20世紀,列甯主義的故鄉抛棄了列甯主義,蘇聯解體成爲20世紀俄羅斯人民最大的曆史悲劇。因此,诋毀斯大林,客觀上幫助西方敵對勢力達到了瓦解蘇聯的目的。這個教訓是極其殘痛的。

總結國際共産主義運動曆史,評價曆史人物,除了借鑒其他學科的要领進行差异角度、視域的總結外,基础的還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要领,用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觀作爲指導,除此之外,站在任何其他的立場,僅運用其他學科的原則和要领,達不到我們的最終目的,不能從解放全人類這一偉大事業的基础目標出發記取教訓、總結經驗、繼往開來。

二、評價要领

毛澤東在評價斯大林及其社會主義發展模式時,充实體現了他一貫的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唯物辯證法風格、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胸懷和氣派。

1.掌握本質、總體評價

毛澤東深刻認識到,如何客觀、全面、准確地評價斯大林,決定了如何評價20世紀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如何評價蘇聯社會主義,還關系到未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因爲斯大林問題牽涉整個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牽涉各國黨。基于這樣一個重大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毛澤東提出:要看大局,要從總體上評價斯大林。他多次強調,斯大林“總起來還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凭据這個分寸,寫了《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三七開的評價比較合適。”“社會科學,馬克思列甯主義,斯大林講得對的那些方面,我們一定要繼續努力學習。”[13](p408)“蘇聯共産黨這幾十年來,總的說來,是正確的,這甚至敵人也不能不承認。”“各國共産黨過去相互關系中間有些不愉快的事,不僅別的國家有,中國也有,但是我建議我們要看大局。蘇聯是個什麽國家?它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個消滅了階級的國家。它由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變成一個世界上先進的國家。沒有蘇聯,我們都有可能被人家呑掉。”[3](p626)由上可見,在對待蘇聯和斯大林問題上,毛澤東始終能夠高屋建瓴、高瞻遠矚,不拘泥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黨、一段曆史時期,而是站在全人類配合的偉大事業上認識這些問題。這樣一種胸懷和視野,就使我們能夠跳出局部利益的狹隘立場,個別國家和黨一段時期的得失成敗,從人類發展史的長過程,從共産主義運動發展的長過程中掌握曆史時期和曆史人物的基天性質。列甯在《評經濟浪漫主義》一文中講得好:“判斷曆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曆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6](p154)因此,毛澤東所講的大局,就是斯大林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是世界社會主義的旗幟,斯大林及其領導的社會主義蘇聯爲人類最偉大的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就是20世紀人類曆史的主流和大局。

2.一分爲二、辯證評價

毛澤東多次強調必須全面地、一分爲二和辯證地分析蘇聯經驗,切忌一點論、切忌形而上學;切忌全部肯定或全盤否认,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錯誤作法。在討論修改“兩論”時,毛澤東指出:“蘇聯共産黨是一個有四十年經驗的黨,它的經驗最完全。它的經驗分兩部门:最大的基本的部门是正確的;一部门是錯誤的。這兩部门都算經驗,都有益于全人類。”[3]((p626))“我們在總結斯大林的全部思想和活動的時候,必須同時看到他的正面和反面,他的功績和錯誤。”[3](p284)第一要看到蘇聯共産黨的經驗、斯大林的全部思想和活動都是由正確的和錯誤的兩個部门組成的,第二要看到,兩個部门中“最大的基本的部门是正確的”。這樣就比較全面、比較切合實際。既堅持了二點論,又堅持了重點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兩面性,不行能單純地、單線性地發展,事物的發展與變化主要通過事物的內部矛盾運動來推動。全盤否认或全盤肯定都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都無法得出正確結論。

在我們黨內,曾出現過如毛澤東批評過的錯誤傾向,不講辯證法,不分析,通常蘇聯的東西都說是好的。“自己毫無主見,往往由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蘇共二十大後,“蘇聯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我們國內也有人跟著轉。”[13](p408)在蘇聯也如此,如葉梅利亞諾夫所說:“斯大林在世時人們把蘇聯的所有成就都與他的活動聯系起來的話,那麽在黨的二十大上和在二十大之後,幾乎把我們國家發生的所有壞事都歸罪于斯大林。”[12](p7)一點論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將導致誇大錯誤或誇大成就的極端化現象。這樣看問題、對待曆史和曆史人物,導致的嚴重後果可想而知。毛澤東始終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中蘇關系友好時,領導我們黨針對斯大林對于中國革命的某些錯誤做法接纳了獨立自主的態度,不受幹擾,保持了獨立性;斯大林逝世後,針對赫魯曉夫違背馬克思主義曆史觀,錯誤地對待斯大林問題,堅持一分爲二、全面辯證地觀點,對其錯誤進行了針鋒相對地抵制,劃清了兩種態度,即堅決反對教條主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又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修正主義,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

3.區分主次、功過,分別評價

關于如何掌握斯大林的功過是非,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和理論勇氣。對斯大林的評價有肯定,也要有否认,同時又要始終遵循評價的基本點和基本立場。毛澤東創造性地運用了唯物辯證法,提出在評價中要功過明白、量化評價,區分主次、側重評價,成績錯誤、分別評價等具體要领,做到了科學全面、公正客觀。

首先,充实肯定斯大林及蘇聯經驗主要是正確的。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职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這是評價的基本態度和基本立場。針對西方反共勢力對斯大林的攻擊,毛澤東鮮明地指出:“如果一定要說什麽‘斯大林主義’的話,就只能說,首先,它是共産主義,是馬克思列甯主義,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罗著極爲嚴重的、必須徹底糾正的、違反馬克思列甯主義的錯誤。(毛澤東特別加上以下內容——引者注)盡管在某些時候爲了糾正這些錯誤而對這些錯誤加以強調是须要的,但是爲了作出正確的估價,不使人們發生誤解起見,將這些錯誤放在適當的职位也是须要的。”[3](p284)從斯大林一生來看,斯大林始終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這始終是他一生最主要的品質,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其次,必須正確分析和認識斯大林錯誤的性質及其嚴重性。斯大林“在一個長時間內發展了形而上學,損害了辯證法。個人崇敬就是形而上學,任何人不能批評他。我看蘇聯的四十年是一個辯證法的過程。列甯的辯證法。斯大林有許多形而上學的觀點。”[3](p643)斯大林所犯錯誤的原因是什麽呢?社會原因如搞社會主義沒有先例,國內外情況複雜等等;思想要领上是主觀主義和片面性,脫離實際和脫離群衆,違背群衆路線和集體領導。造成的嚴重後果:“斯大林在某些問題上沒有能夠從個別的、局部的、暫時的錯誤中引出教訓,而使用這些錯誤不致變爲全國範圍的和長時期的嚴重錯誤。”錯誤的主要表現:“斯大林在他一生的後期,愈陷愈深地欣賞個人崇敬,違反黨的民主集中制,違反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因而發生了例如以下的一些重大的錯誤:在肅反問題上擴大化;在反法西斯戰爭前夜缺乏须要的警惕;對于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的物質福利缺乏應有的注意;在國際共産主義運動中出了一些錯誤的主意,特別是在南斯拉夫問題上作了錯誤決定。”[4]由此,對斯大林錯誤的認識與分析就清晰起來:一是斯大林所犯的錯誤不是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馬克思主義者要理直氣壯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在當代中國,就要堅定不移、绝不動搖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二是社會主義制度不是萬能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資本主義相比還很不完善,還有許多封建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在侵蝕著這個制度。在實踐中,差异的思想要领和事情要领也會産生差异的結果。社會主義乐成應對資本主義的挑戰,保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不致淡化丟棄,形勢嚴峻,任重道遠。這些都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三、意義

曆史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毛澤東掌握評價曆史人物的科學要领及其结果,爲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其中所蘊含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至深至遠。

1.對深刻記取蘇聯劇變教訓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毛澤東在指導起草“兩論”時曾明確指出:關于蘇共20大,應該肯定這次大會有積極意義,批判斯大林的錯誤是對的,但是赫魯曉夫全盤否认斯大林是錯誤的。不愿定斯大林的正確方面,就造成了右傾危險。結果果真來了修正主義思潮的大泛濫。斯大林的錯誤不是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應當承認社會主義制度很年輕因而不完善,但制度不是萬能的,它要人們運用,運用的結果因各人的思想要领和事情要领的差异而差异。要著重分析斯大林的錯誤在思想要领和事情要领上的原因,然後講社會泉源。[1]因此,蘇共20大至少造成了以下嚴重後果:﹙1﹚丟掉了列甯主義;﹙2﹚損害了歐美各國共産黨的發展;﹙3﹚助長了國際範圍內修正主義的泛濫;﹙4﹚首開蘇聯曆史虛無主義先河,導致了一系列惡劣後果,並最終導致了世紀性悲劇的發生。從赫魯曉夫全盤否认斯大林開始,勃列日涅夫沒有總結斯大林時代的經驗教訓,戈爾巴喬夫的革新則變成了一場“揭露”斯大林時代駭人聽聞的秘密,實際是反斯大林、反社會主義的運動。非斯大林化在戈爾巴喬夫時代導致了一系列嚴重後果:抹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價值,抹殺五年計劃年代所創造的一切價值,教育和文化體系、科學機構的毀滅或衰落,汙辱愛國主義和忘卻國家民族利益以迎合“新思維”,這一切都進而導致只有“承認我國曆史上的蘇維埃時期對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災禍頻仍的時期”,才气合乎邏輯地將斯大林說成是全世界惡的體現,說明在這一時期是善于幹壞事和進行破壞的人領導的國家。[12](p614)這是自赫魯曉夫起對斯大林進行放肆誣蔑和醜化而演變的一定結果。

鄧小平同志說:“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曆史,只有接纳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總結曆史,不要著眼于個人功過,而是爲了開辟未來。過去的乐成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16](p272)深刻記取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曆史和經驗教訓,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代無産階級革命家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理論膽識,使中國共産黨正確處理了曆史、現在和未來的關系,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承、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重大發展。

2.對社會主義國家如何評價曆史人物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昔人的偉大事業,馬克思主義的創立也只有100多年的曆史,未來還有越发漫長的门路。對于世界上第一個建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蘇聯及其重要曆史人物的評價,事關世界社會主義的未來。用什麽樣的態度對待這段曆史,會得出差异的結論,因而其影響也是巨大的。曆史已經證明,輕率否认斯大林、否认斯大林建设的社會主義模式,一定導致基础否认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繼而否认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曆史,也勢必影響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我們從未來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出發,從無産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出發,來對待斯大林及蘇聯經驗,包罗對待一切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毛澤東領導起草的“兩論”乐成解決了評價曆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和評價要领及目的,爲後人正確評價曆史和曆史人物樹立了光輝典範,爲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冷西:《毛澤東和兩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當代思潮》1996年第6期。

[2]人民日報編輯部:《再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9日。

[3]《建國以來毛澤東同志文稿》第6冊,人民出书社,1992。

[4]人民日報編輯部:《關于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人民日報》1956年4月5日。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书社,1995。

[6]《列甯選集》第4卷,人民出书社,1995。

[7]《列甯全集》第25卷,人民出书社,1988。

[8]《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书社,1983。

[9]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书社,1975。

[10]李慎明總撰稿:八集教育參考片《居安思危——蘇共亡黨的曆史教訓》解說詞(一),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蘇共興衰與蘇聯興亡》課題組、中紀委中國方正出书社、吉林出书集團聯合攝制,解放軍藝術學院電視藝術中心承制,2006年6月出品。

[11]久加諾夫:《斯大林的特征是忠于革命和社會主義》,李德勝(整理轉載)柳達(摘譯),《國外理論動態》2005年第5期。

[12][俄]尤·瓦·葉梅利亞諾夫:《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在權力的頂峰》,石國雄等譯,譯林出书社,2006。

[13]《毛澤東著作選編》,中共中央黨校出书社,2002。

[14]趙實:戈爾巴喬夫與池田大作對談“二十一世紀的精神教訓”(摘編),《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2004年5月31日資料摘編之一。

[15]《戈爾巴喬夫回憶錄》(全譯本)上冊,社會科學文獻出书社,2003。

[1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书社,1993。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