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在2007年下學期開學事情暨抓“三愛”促“三風”活動動員大會上的報告

來源:

發布時間:2007-09-06?點擊:

爱校如家 尊师重教 爱生如子 共建优良校风

掀起全院抓“三愛”促“三風”活動的热潮

——在2007年下學期開學事情暨抓“三愛”促“三風”

活動動員大會上的報告

党委副书记 院长 姜正国

(2007年9月1日)

同志們:

今年上半年,学校连续召开了两次党委会,认真研究、总结了在升本后,评估前学院存在的一些问题,各人一致认为,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校风、教风和学风问题,我们要通过开展“爱学校、爱老师、爱学生”这“三爱”运动,促进 “校风、教风、学风” 这“三风”建设。学院党委、行政决定在本学期开始以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开展一次抓“三爱”促“三风”的运动。借此开学之际,我主要谈四点意见。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深刻理解抓“三愛”促“三風”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院黨委、行政決定開展抓“三愛”促“三風”主題活動,是爲了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爲本的思想,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豐富的文化生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價值取向,熔鑄優良的大學精神,創建和諧校園、文明校園、平安校園、綠色校園、青春校園。

抓“三愛”促“三風”,尤其校風建設,事關一個學校的形象。校風建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一個學校的革新與發展,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影響到一個學校的榮辱與興衰。我們一定要站在關系學院前途和命運的高度,深刻認識此次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開展“三愛”教育,促進“三風”建設,是大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基本體現。獨到的教育理念,是辦學特色的靈魂,獨特的優良傳統和校風是辦學特色的標識。辦學理念是大學精神的結晶,決定了大學的發展偏向,辦學特色是辦學曆史的沈澱,是學校傳統和風格的長期積累。在獨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創建特色的辦學過程中,一定形成自己獨特的優良傳統和校風。例如,北京大學提倡“兼容並包”,有“民主、自由”之風;清華大學提倡“厚德載物”,有“嚴謹、認真”之風;南開大學提倡“允公允能”,有“開拓、活潑”之風等等,都是這些學校辦學特色的標識。我院在29年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人文科技特色,要求我們要有大愛,古語說“大愛無邊”、“大愛無痕”,我們要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既要尊重知識,又要尊重老師,既要尊重人才,更要以人爲本,愛護學生,尊重受教育者的權利和需要。

(二)開展“三愛”教育,促進“三風”建設,是教學評估的需要。學風是校風的重要載體,是教學評估的一個很是重要的一級指標,要求高校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師風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要德才統一,要“嚴謹治學,從嚴執教”,要關愛學生,言傳身教,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風氣,遵守校紀校規,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積極參與課外科技文化活動。學校要重視師德建設,要塑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建設雅致、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教育治理體系,提供良好的教育載體。我們要根據評估要求,堅持“教學與評估共建,校風與教風、學風相長”,我院辦學29年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曾經培養了40000多名優秀人才,面對評估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在揚棄和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風,這是每個PP电子學院人都應該爲之努力的!

(三)開展“三愛”教育,促進“三風”建設,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和重要內涵。校風建設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關鍵,是高等教育革新與發展的永恒主題,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和重要內涵。校風是大學精神最重要的組成部门,是一所大學傳統底蘊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好的校風是學校創品牌、樹信譽、謀發展的基礎。好的校風可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可以産生無窮的創造力,可以凝聚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風氣正則人心順,人心順則精神振,精神振則事業成。加強校風建設,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更是高校自身發展的迫切要求。

(四)開展“三愛”教育,促進“三風”建設,是樹立學校良好形象,提高學校品位,加速學院發展法式的內在現實需要。提高學校辦學層次,加速學院發展法式,切合高等教育發展要求,切合婁底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是學院發展的出路,是全院廣大師生員工的強烈願望。升本以來,經過全院師生的努力,學院的事情取得重大進展,2009年的評估,我院又將面臨新一輪發展的良好機遇。能否掌握機遇,加速自身建設與發展,取決于學院的總體實力,取決于學院的治理、教學、服務的整體水平,取決于學院在社會上、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直接關系到學院的建設發展大局。他們的印象、感覺從哪裏來?主要是來自于同我們的接觸,來自于接觸中他們所感受到的我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學科研水平、精神風貌、辦事效率、服務態度、校園環境等等,一句話,來自于全校校風!因此,不要輕視我們事情中的一言一行,每個人都是PP电子學院的形象,都是PP电子學院的“窗口”!只有全院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校風,各人都有高昂、飽滿的精神狀態,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

(五)開展“三愛”教育,促進“三風”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民主法治、公正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宁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胡錦濤總書記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的闡述。和諧校園,應該是一個民主法治,公正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宁有序,和諧發展的文明校園。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校校風建設與和諧校園的要求還有不適應的地方。爲此,我們要落實依法治校,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處理好各種矛盾,倡導師生員工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尊重創造願望,健全組織機制,完善學校治理,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爲師生員工提供良好的事情學習生活環境。

二、認真反思,深入研究,切實查擺學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總體來看,我校的校風主流是積極康健的。辦學29年來,我們長期身處困境,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實現了曆史性跨越。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我們昔日創業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再創輝煌的精神動力。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辦學規模的擴大,也逐漸袒露出機關作風、師德師風、學風的一些不相適應的東西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只發生在少數部門和人員身上,但已嚴重地影響了學院的形象和聲譽,幹擾了學院教育事業的康健發展。

(一)治理人員存在的問題

一是紀律觀念不強,集體榮譽感淡薄。有的同志上班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曠工,外出不經批准,擅自離開事情崗位,個別部門領導對此類現象重視不夠,甚至容隐、隱瞞,不如實上報,有的同志開會不遵守紀律,隨意進出,玩手機,打電話,甚至經常不參加學院或部門組織召開的會議,開會請人簽到。二是不務正業。有的同志利用上班時間炒股、聊天、看電影、玩電腦遊戲,把正常的事情丟到腦後,個別單位和部門的同志三五成群集體捆綁炒股,形成炒股小組,開展股票大討論。三是事情關系理順不夠,遇事推诿,事情態度散漫,效率不高,事情拖沓,不思進取,責任心不強。四是個別治理人員不嚴格按學院規章制度辦事,講人情,講面子,以至相關制度措施不能落到實處。五是少數同志服務意識不夠,服務態度不规则,對師生情感投入太少,缺乏耐心和愛心。六是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開口要錢,不給錢不做事;有些事是本職事情,但也要向學生收費,這些亂收費、多收費的現象,引起了師生的反感,敗壞了學院的聲譽。

(二)教師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對教師職業和教育的正確理解。少數教師“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信念已經淡化,行爲舉止有時和教師身份不相符,給學生産生了不良影響,個別教師缺少對教育的大愛情懷,不注意自身的職業形象,喜歡發牢騷,泄私憤,平時經商、兼職、炒股、打麻將,敬業精神不強,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二是教師職業技术較弱。有的老師普通話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板書技术、多媒體運用能力、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心理蒙受與疏導能力等有所欠缺,講課不受學生歡迎。三是專業知識不夠紮實。有的老師對待教學圖應付,科研積極性不高,專業知識鑽研不夠,多年不吸收學科專業前沿新结果,導致教學不能滿足學生要求。四是教學過程不規範。有些教師備課不認真,上課圖應付,閱卷不仔細,畢業論文指導不深入,有的教師不辦理手續,隨意調課、停課,上課禁绝時,甚至經常提前下課,有的教師上課接打電話,抽煙,坐著上課,有的教師上課販賣私貨,離題太遠,脫離教學大綱。五是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對學生缺乏愛心。有的教師不認識班上的學生,學生也不認識老師,甚至有的班主任基础就不下班,不與學生交流。六是個別教師在科研及職稱評定上急功近利,抄襲、拼湊論文,甚至請人代寫論文,大搞學術造假和泡沫學術,從而導致學術異化,擾亂優良校風。

(三)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習不認真,學習態度散漫。有的學生經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請同學交請假條,謊稱生病或有事,甚至冒充老師、領導簽假條,有的學生上課講小話,睡大覺,看小說,發短信,聽音樂,隨意進出教室,有的學生作業和論文抄襲,考試舞弊。二是學習動力不夠,厭學情緒較重。有的同學受到社會消極思想的影響,追求金錢,崇敬實用主義,缺乏學習熱情,過分強調自我意識和個人愛好,成績不理想,不放心學習。三是文明素質不高,公德觀念淡薄。有的學生事事以自我爲中心,不尊重老師和長輩,爲人缺乏誠信,滿口粗言穢語,有的學生不搞寢室和教室衛生,不愛護和維護校園環境,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貼亂畫,踐踏草坪,破壞公物,甚至擾亂社會治安。四是紀律觀念不強。有的學生不出早操,早晨睡懶覺,晚歸外宿,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教學及公益活動,不參加晚自習,有的打架鬥毆,抽煙酗酒。五是自我約束力差,行爲舉止不當。有的學生在教室、寢室、圖書館等公衆場合大聲喧嘩,影響別人學習和休息,有的學生整天泡在網吧、遊戲廳及娛樂場所,在公衆場合談戀愛,摟摟抱抱,動手動腳,不遵守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六是心態不正,過于偏激。有的學生在網上發表對學校、領導、老師、員工的不滿的言論,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七是部门學生幹部和學生黨員,功利思想濃厚,服務意識淡薄,行爲失範,先鋒模範作用不強。

三、認清形勢,理性思考問題産生的泉源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百度貼吧的PP电子學院吧上,有近50個會員,就3000余個主題,發表了30000多篇帖子,其中有一些言語措辭猛烈,對學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批評,批評主要集中在治理人員事情作風、後勤服務、辦學條件、收費、住宿、用電、食堂服務、夥食衛生、收發、校園網、圖書館、信息選課系統、校園宁静、學科專業建設、教學治理、校園環境等方面。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几多袒露了學院的一些問題,值得全員師生員工深刻反思。

1、教育觀念落後客觀存在。第一是在教育觀上,有重“教”輕“育”的問題。往往把人才培養等同于專業教學而淡化了育人的本質要求;在強調專業教學時,對德育、體育、美育強調或重視不夠;一些教師把教育活動僅僅理解爲“教書”,而忽視了育人同樣是教師的神聖使命;全院上下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觀念,在我們的幹部、教師和職工的思想上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第二是在教學觀上,有重“教”輕“學”的問題。主要表現爲教師仍然習慣于居高臨下對學生實施教育,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被這種長期形成的教學方式和培養模式封殺了,既缺少以受教育者爲主體的教育觀念,也缺乏現代教育中師生平等、配合成長的思想和意識。第三是在人才觀上,有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問題。不少教師還只習慣于單純的知識灌輸,滿足于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治理和教育中也沒有形成能夠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治理體系。第四是在治理觀上,有重治理、輕服務的現象。治理部門和治理人員在治理事情中習慣于充當“指揮員”,缺乏應有的服務意識,以人爲本的治理理念和爲教學、爲教師、爲學生服務的思想還沒有真正樹立並落實到治理行爲中,教學事情的中心职位還沒有真正確立。

2、我院是一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和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帶有共性的問題,即先天不足。第一是升本時間不長,辦學條件有限,規模擴張較快,師資水平相對較弱,敬業精神不強,財力不足,治理經驗不足,服務不到位,辦學積澱不深。第二是地域差距,不是省會都市、教育資源短缺,生源質量相對較低,存在著品牌弱勢和區位劣勢。第三是我們的辦學理念、信仰、價值追求以及我們實現價值的方式存在先天的缺陷,個別教師的價值傾向有問題,缺乏學術精神和追求,個別幹部的官本位的意識比較重。第四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爲文化都是低層次的,和名牌大學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部门教師缺乏教師風範,這直接影響到對學生的教育和良好校風的形成。

3、學生的要求與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的矛盾嚴重存在。近年來,畢業生就業越來越面向基層企事業單位,大多數企事業單位需要應用型人才,用人的尺度越來越傾向于“實用”,這客觀上使大學生的人才觀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單純追求高分的動力在減弱,了解高新科技特別是新興技術産業的高新技術的欲望在增強,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需求在提高,一些實踐性很強的操作技术成了學生學習的熱點,如汽車駕駛、汽車修理工等級考試、計算機法式員考試、英語等級考試等。然而,我院雖有新增專業和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鼎力大举加強,但有些課程設置幾十年一貫制,教學內容陳舊,輕實踐教學環節,課程體系的整體性差,以課堂教學爲主,學生獨立思考、參加科研和實踐的機會少,教師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必修課和限選課多,學生自由選課的余地小等,這在很洪流平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從基础上阻礙了優良學風的形成。

4、大學精神凝練不夠。大學精神是大學辦學過程中形成的,爲大學人所認同的思想、信念、價值觀和行爲准則,是師生員工的一種集體意識,是大學的靈魂,是美化大學形象、提升大學品質的關鍵因素,存在于大學的每一個角落。目前我國大學精神出現危機,地方院校表現尤爲突出。在我院,人文精神不夠、文化品位偏低、學術風氣不濃、獨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匮乏,辦學目標功利化,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急功近利、學術浮躁等不良傾向比較明顯,這些已嚴重制約著學院康健、持續發展及辦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5、引領地方文化的能力不強。新辦地方本科院校創新的獨特功效是進行文化創新,引領地方社會文化不斷提升。婁底經過曆史積澱和申報全國衛生文明都市,逐漸形成了“堅韌、勤奮、尚德、自強”新型文化特征,但在市場經濟和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國學傳統文化精髓在迷失,舊的陳腐思想有時也大行其道,我院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難以找到優秀地方文化的切入點,引領、挖掘、整理、繼承、發揚優秀的地方文化的能力不強,缺乏學院自身的文化品牌,還不能成爲婁底精神文明建設的示範區和地方文化的傳播基地。這直接影響了學院的吸引力,不能在精神上凝聚師生。

6、教師和學生對教學的觀念和態度是最直接的原因。教師的教學觀比較陳舊,終身學習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建设起來,專業知識、教師基本素質還不夠紮實,缺乏全新的現代教育要领,教學科研能力還不夠強,創新能力較弱,教書育人、奮發進取、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精神還沒有深入人心,潛心教學,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學的思想還沒有樹立起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不规则,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濃厚,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夠,上網、談戀愛疏散學習精力,學習紀律松懈,學習作風疲沓,違紀現象較多,專業思想不穩定,厭學情緒嚴重,對自己要求不嚴,對別人要求過高,過分強調自我意識,“修身厚德”、“好學向上”、“立志成才”的信念不夠堅定。

四、積極行動,接纳措施,切實掀起學院抓“三愛”促“三風”活動的热潮

人生來就明白愛,愛人愛己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熱愛學校是學生成人成材的基本前提,愛師愛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學院是列位老師發展自我、實現價值的平台,是學生們提升自我、培養能力的基地。“愛校、愛師、愛生”是形成良好校風的前提。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在全院營造“愛校如家、尊師重教、愛生如子”的良好氛圍,促進“校風、教風、學風”的基础好轉。爲此,我們要接纳以下措施。

一要摆正位置,增强领导。学院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上下协调配合抓;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认真把好每个环节,把思想事情做好,把组织事情做细,把总结事情做实。全体教师要认真贯彻建设教育强省的招呼,切实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师德修养,鼎力大举弘扬爱岗敬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民俗,要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的师德观,要形成以高尚的道德品质熏染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技术发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的教风。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高昂进取的创新意识,远大的理想追求,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要“乐学、勤学、会学”,形成 “求真务实,笃学创新”的良勤学风。

二要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各單位、各部門都要建设健全責任,明確職責,將整頓思想作風、事情作風、教師作風、學習作風的任務落實到各級領導身上,形成黨委領導,全院齊抓共管,各部門通力協作、高效運作的基本花样。各部門、各單位的負責同志,要凭据本次會議的要求,研究貫徹的實施意見,制定計劃,切實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要實行鋼性治理,要強化治理人員、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的責任,要建设健全各種制度,實行獎懲與教學評估、各類考核、職稱評定、任用提拔挂鈎,形成抓“三愛”促“三風”的長效機制。

三要統籌部署,精心組織。開展校風建設是手段,促進學院發展是目的。今年學院事情的任務十分繁重,特別是啓動評估後,事情難度大、影響廣、要求高。沒有好的作風是難以完成事情任務的。各單位、各部門要始終堅持兩手抓,將校風建設與教育教學事情有機結合起來,兩不誤,兩促進。

四要加強溝通,形成协力。有關責任部門要凭据責任分工,認真抓好任務落實。要加強協調配合,通力相助,齊抓共管,齊心協力,抓出成效。抓“三愛”促“三風”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組織協調,抓好檢查指導、情況綜合等事情,及時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

五要掌握原則,注重成效。要始終堅持“以制度建設爲立足點,以強化治理爲突破口,以加強正面教育爲平台”的原則,堅持治理與教育相結合;要以“培養敬業精神、塑造優良校風、提高育人水平”爲目標,以“深入開展校風建設、建设健全規章制度、宣傳表彰先進典型”爲重點,不圖形式、不走過場,把這項事情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學院將鼎力大举整頓機關事情作風,規範教學過程,開展校情校史教育和新生入校教育,建设大學生職業規劃中心,開展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舉辦征文、演講、勵志講座和社團文化藝術月等活動,鼎力大举開展大學生文明養成、誠信、社會公德、網絡、學習和宁静教育,開展談心和送溫暖活動,開展校風、教風和學風的調查研究事情,加強員工服務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技术的培訓。各教學系也要根據學校方案,開展適合學科專業特點的活動。

希望全校師生員工,樹立以學院發展爲己任的主人翁責任感,樹立對事情高度負責、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樹立不甘落後、奮勇爭先、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樹立顧全大局、團結相助的協作精神,樹立實事求是、革新創新的開拓精神,努力創建一個愛校如家、尊師重教、愛生如子、文明整潔、環境優美、氛圍高尚、秩序井然、團結向上、充滿生機的學校,爲迎接本科教學事情水平評估,把我院辦成一所及格的本科院校而努力奮鬥!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