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學院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一)培養目標
圍繞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治理、農村文化建設、涉農企業治理等偏向,爲涉農行政治理部門、農村基層組織和涉農企業,培養具有一定的農業綜合知識和農業推廣技术,並具有較強的經濟社會文化治理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二)具體要求
1、良好的職業素養。學生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科學發展觀,具有認真負責、勤奮敬業的職業精神,團結協作、務實創新的事情作風,能熱心于從事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關領域的事情,具備適應艱苦事情環境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2、堅實的專業知識。學生應具備堅實的經濟學、治理學、社會學基礎理論知識,准確掌握農業、農村發展前沿動態,掌握一定的農業綜合知識。
3、紮實的專業技术。學生應具備解決農村社會經濟相關事務中的各種實際問題,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的專業技术,同時又具備組織團隊開展這些業務事情的組織協調能力;既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調查研究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分析決策和經營治理能力。
二、招生對象
招生對象主要爲國民教育系列應屆和往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具有本科學曆和相關事情經曆的在職人員及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接纳全日制學習和非全日制學習兩種學習方式。
(一)全日制學習方式
學習年限一般爲2年,3個學段時間完成理論課程學習,4個學段時間到涉農行政治理部門、農村基層組織和涉農企業進行專業綜合實踐,並完成學位論文。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但最長不得超過4年。
(二)非全日制學習方式
接纳在職學習,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爲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利用3個學段時間的周末和節沐日進行授課,完成理論課程學習,在學校集中學習的時間不少于6個月,4個學段時間回學生所在單位完成專業綜合實踐和學位論文。
四、培養過程與必修環節
按“理論指導實踐,興趣確定研究偏向”的原則,接纳課程學習與實踐實習交互漸進式,認知調研後確定培養偏向的形式來制定研究生培養過程。考慮到農業生産的季節性特點,爲便于學生到農業生産一線參加專業實踐,我校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劃分爲7個學段。其中3個學段爲理論課學習時段,4個學段爲實踐實習時段。具體部署如表1、表2。
表1 全日制学习培养历程中的节点及其要求
序號
| 学 段
| 時間區間
| 培養環節及內容要求
|
1
| 第一學段
| 9月-次年1月
| 1、認知調研(調研單位:涉農行政治理部門、農村基層組織和涉農企業)
2、調研討論總結
3、制定培養計劃
4、完成課程學分(26學分)
5、職業道德教育
|
寒假
|
2
| 第二學段
| 3月-4月
|
4月中旬小假期10天
|
3
| 第三學段
| 4月-6月
| 1、學位論文開題
2、專業綜合實踐(一)(實踐單位:涉農行政治理部門或農村基層組織或涉農企業;崗位:涉農治理部門助理或實習村官或總經理助理)
|
7月上旬小假期10天
|
4
| 第四學段
| 7月-10月
| 專業綜合實踐(二)(實踐單位:涉農行政治理部門或農村基層組織或涉農企業;崗位:涉農治理部門助理或實習村官或總經理助理)
|
10月下旬小假期10天
|
5
| 第五學段
| 11月-12月
| 1、完成課程學分(6-8學分)
2、案例討論
3、職業道德教育
4、中期考核
5、團隊協作訓練
|
寒假
|
6
| 第六學段
| 2月-4月
| 1、專業綜合實踐(三)(實踐單位:涉農行政治理部門或農村基層組織或涉農企業;崗位:涉農治理部門助理或實習村官或總經理助理)
2、完成實踐報告
|
4月下旬小假期7天
|
7
| 第七學段
| 5月-6月
| 1、完成學位論文
2、論文評審與答辯
|
表2 非全日制学习培养历程中的节点及其要求
序號
| 学 段
| 時間區間
| 培養環節及內容要求
|
1
| 第一學段
| 3月-7月
| 1、制定培養計劃
2、完成課程學分(14學分)
3、職業道德教育
|
2
| 第二學段
| 8月-次年6月
| 1、專業綜合實踐(實踐單位:學生所在事情單位)
2、學位論文開題
|
3
| 第三學段
| 7月-12月
| 1、完成課程學分(14學分)
2、中期考核
3、職業道德教育
|
4
| 第四學段
| 1月-2月
| 專業綜合實踐(實踐單位:學生所在事情單位)
|
5
| 第五學段
| 3月-6月
| 1、完成課程學分(4學分)
2、案例討論
3、論文中期檢查
|
6
| 第六學段
| 7月-9月
| 1、專業綜合實踐(實踐單位:學生所在事情單位)
2、完成實踐報告
|
7
| 第七學段
| 10月-12月
| 1、完成學位論文
2、論文評審與答辯
|
五、課程設置與授課方式
(一)課程體系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研究生修讀課程包罗四個模塊,應修課程32學分,另加專業綜合實踐6學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見表3、表4。
表3 全日制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模塊一:公共課(10學分)
|
1
| 政治理論課
| 36
| 2
|
2
| 英語
| 36
| 2
|
3
| 農業技術推廣理論與要领
| 36
| 2
|
4
| 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
| 36
| 2
|
5
| 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
| 36
| 2
|
模塊二:領域主幹課(14學分)
|
1
| 發展經濟學與中國農村發展
| 36
| 2
|
2
| 農村公共治理
| 36
| 2
|
3
| 農村社會結構與變遷
| 36
| 2
|
4
| 區域發展規劃
| 36
| 2
|
5
| 現代治理學
| 36
| 2
|
6
| 農業概論
| 36
| 2
|
7
| 研究要领與論文設計
| 18
| 1
|
8
| 案例研討
| 18
| 1
|
模塊三:專業技术選修課(選修6學分)
|
1
| 政府經濟學
| 36
| 2
|
2
| 農村公共政策分析
| 36
| 2
|
3
| 農村發展動態
| 36
| 2
|
4
| 農村行政治理專題
| 36
| 2
|
5
| 農村經濟組織與治理專題
| 36
| 2
|
6
| 現代企業治理
| 36
| 2
|
7
| 農村發展項目投資與評估
| 36
| 2
|
8
|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治理專題
| 36
| 2
|
9
| 市場營銷學
| 36
| 2
|
10
| 農産品物流與營銷
| 36
| 2
|
11
| 農村金融專題
| 36
| 2
|
12
| 文化産品項目治理
| 36
| 2
|
13
| 文化經紀實務
| 36
| 2
|
14
| 中國傳統文化與鄉村文明
| 36
| 2
|
模塊四:專業拓展課(選修2學分)
|
1
| 現代農業發展與實踐
| 18
| 1
|
2
| 農業信息化專題
| 18
| 1
|
3
| 領導藝術專題
| 18
| 1
|
4
| 農業法與資源環境法專題講座
| 18
| 1
|
5
| 職業道德教育專題講座與討論
| 18
| 1
|
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第三學段
|
專業綜合實踐(一)
| 第三學段
|
專業綜合實踐(二)
| 第四學段
|
中期考核
| 第五學段
|
團隊協作訓練
| 第五學段
|
農業推廣案例討論
| 第五學段
|
專業綜合實踐(三)
| 第六學段
|
| | | | |
必须按本事域(偏向)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划定的学位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取得划定的學分,完成划定的必修環節。必修课70分为及格,选修课60分为及格,课程学习取得及格结果方可盘算學分。
表4 非全日制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
| 學分
|
模塊一:公共課(10學分)
|
1
| 政治理論課
| 36
| 2
|
2
| 英語
| 36
| 2
|
3
| 農業技術推廣理論與要领
| 36
| 2
|
4
| 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
| 36
| 2
|
5
| 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
| 36
| 2
|
模塊二:領域主幹課(14學分)
|
1
| 農村發展理論與實踐
| 36
| 2
|
2
| 農村社會發展專題
| 36
| 2
|
3
| 現代經濟理論
| 36
| 2
|
4
| 涉農産業組織與治理
| 36
| 2
|
5
| 現代治理學
| 36
| 2
|
6
| 農業概論
| 36
| 2
|
7
| 專業調研與論文寫作
| 18
| 1
|
8
| 案例研討
| 18
| 1
|
模塊三:專業技术選修課(選修6學分)
|
1
| 政府經濟學
| 36
| 2
|
2
| 農村公共政策分析
| 36
| 2
|
3
| 農村發展動態
| 36
| 2
|
4
| 農村行政治理專題
| 36
| 2
|
5
| 農村經濟組織與治理專題
| 36
| 2
|
6
| 現代企業治理
| 36
| 2
|
7
| 農村發展項目投資與評估
| 36
| 2
|
8
|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治理專題
| 36
| 2
|
9
| 市場營銷學
| 36
| 2
|
10
| 農産品物流與營銷
| 36
| 2
|
11
| 農村金融專題
| 36
| 2
|
12
| 文化産品項目治理
| 36
| 2
|
13
| 文化經紀實務
| 36
| 2
|
14
| 中國傳統文化與鄉村文明
| 36
| 2
|
模塊四:專業拓展課(選修2學分)
|
1
| 現代農業發展與實踐
| 18
| 1
|
2
| 農業信息化專題
| 18
| 1
|
3
| 領導藝術專題
| 18
| 1
|
4
| 農業法與資源環境法專題講座
| 18
| 1
|
5
| 職業道德教育專題講座與討論
| 18
| 1
|
必修環節
|
開題報告
| 第二學段
|
專業綜合實踐
| 第二學段、第四學段、第六學段
|
中期考核
| 第三學段
|
農業推廣案例討論
| 第五學段
|
| | | | |
必须按本事域(偏向)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划定的学位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取得划定的學分,完成划定的必修環節。必修课70分为及格,选修课60分为及格,课程学习取得及格结果方可盘算學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生长领域研究生,应补修本事域本科阶段的2门主干课程《现代农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结果不计入总學分。
(二)職業道德教育
一是把職業道德教育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二是把職業道德教育納入研究生導師的指導內容中去;三是以職業道德教育爲主要內容,開展3次以上的專題活動,如舉辦“行業科技創新與道德規範講座”,教育學生防止科技創新中的道德失範行爲;開展“團隊訓練”,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三)授課方式
1、堅持課堂授課與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授課相結合。既要在校內的課堂裏向學生傳授經濟學、治理學、社會學以及農學等相關理論知識,也要把部门課時的教學課堂放到涉農行政治理部門、農村基層組織和涉農企業的車間裏進行相應培養。
2、堅持理論講授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鼎力大举推行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參與式等授課方式,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要领,精心設計培訓環節,緊密結合實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相助精神,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3、學校教授授課與行業專家、企業高管授課相結合。建设課程教學組,由校內專職教師與校外兼職教師組成,實行組長負責制,每門課程部署一定的理論課時和一定的實踐課時(實踐教學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1/3),理論教學由學校教師完成,實踐教學由實踐經驗豐富的校內教師或校外兼職教師完成,特別是針對專業技术課和專業拓展課,可設計一半以上的課時進行實踐教學。
六、培養方式與要领
(一)聯合培養
建设学校与涉農行政治理部門、農村基層組織和涉農企業聯合培養机制,在招生、培养、学位论文指导、学位授予等各个方面实现配合治理,配合制订培养计划,配合建设师资队伍,配合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使学校与行业、企业真正成为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配合主体。
(二)雙導師制
实行校内导师、校外导师配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主要肩负实习实践、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事情,勉励部署一定學時进行现场教学和开题等培养事情。
(三)加強實踐教學
在培養過程方面,以培養學生實際事情能力,增長實際事情經驗爲目標,突出實踐教學,將專業技术訓練和職業實踐等貫穿于課程教學、實習實踐、學位論文研究等培養全過程,保證本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實踐教學包罗完成學位論文在內不少于50%的時間,切實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及就業創業能力。實踐教學項目包罗:
1、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大多数课程应部署一定學時用于该课程的实践。
2、分段综合实践。第三學段、第四學段、第六學段到涉農行政治理部門、農村基層組織、涉農企業组织进行轮岗实践,第七學段凭据完成学位论文的需要确定实习实践所在。具体轮岗实践内容实时间部署见表5。
表5 全日制农村与区域生长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实践内容部署
實踐單位
| 實踐崗位
| 專業綜合實踐内容与要求
|
涉農行政治理部門
| 部門助理
| 基本了解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农机局、农办等涉農行政治理部門的行政治理职能,并能处置惩罚涉農行政治理部門日常行政事务
|
農村基層組織
| 實習村官
| 基本掌握農村經濟與社區建設的基本規劃問題,能夠處理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保險等農村經濟社會事務
|
涉農企業
| 總經理助理
| 基本掌握涉農企業的运作模式,熟悉农产物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的治理要领与生产技术技术
|
注:非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農村與區域發展領域研究生差异學段的輪崗實踐在學生所在單位完成。
七、學位論文
碩士學位論文是檢查農業推廣碩士生的學習質量、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事情作風、培養獨立擔負農業技術推廣事情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環節。學位論文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由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
(一)論文的選題
論文選題應服務于農業、農村、農民和生態環境建設,論文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事情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要领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等問題的能力。論文事情一般應在實習實踐基地完成。
(二)論文的形式
論文類型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設計、調研報告、戰略規劃等,文字不少于2萬字。不鼓勵以學術研究爲內容的學術型論文。
(三)開題論證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后,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视察实际生产情况,写出3000-5000字的文献综述陈诉,全日制研究生于第三學段、非全日制研究生于第二學段提出学位论文開題報告,并果真论证,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并进行修改定稿。选题陈诉确定后,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论文事情计划,并予以实施。
(四)論文導師
學位論文的指導導師是學位論文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聯合指導,校內導師爲第一導師,負責全面指導,校外導師爲第二導師,協助指導。參加指導的導師必須具有農業推廣、農業或農村治理實踐經驗。校內導師一般由與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領域相關的碩士點的在職導師擔任;校外導師必須是農業推廣或農業、農村治理部門推薦的有較高業務水平、責任心強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並由學校統一聘任。
(五)論文事情過程
論文事情必須結合專業實踐完成,一般在實習單位進行。在論文事情過程中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定期向導師彙報論文事情進展情況。在論文事情中,研究生應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事情作風,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記載或調查研究,以獲取真實可靠的試驗數據(原始資料應生存完整,以便備查)。課題研究、調查等事情結束後,應及時向導師提交原始記錄,彙報調查研究結果和論文寫作計劃,需要補做試驗或調查的,必須補做,經審查達到碩士學位論文要求者,方可進行學位論文寫作。
鼓勵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積極參與導師或教研室的部门科研事情,參加學校和系所的各類學術活動。
(六)論文評閱
學位論文經導師審定後于答辯前40天遞交領域專家指導小組或學位評定委員會進行形式初審,形式初審通過後聘請3名副高職稱以上的相關學科的專家評閱論文,其中校外專家至少1名。指導教師不能擔任論文評閱人。
评阅人凭据《PP电子學院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尺度》评阅论文。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要领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事情的技术难度和事情量;审核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要领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缔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名论文评阅者中有1个差异意答辩的评阅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
(七)學位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前應先審閱論文評閱意見,全部評閱人同意答辯後方可進行答辯。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由5-7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組成;其中應有3-4名來自農業生産和治理一線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論文評閱人最多只能有1位作爲答辯委員,且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評議表決時應主動回避。
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前要接纳海報的形式宣布答辯的時間、地點、論文題目、答辯人及導師等信息。
八、學位授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和考核,取得培养方案划定的學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学校发表。论文答辩不及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可补授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