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技廳函[2016]11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部署各高等學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增强高等学校科技结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意见》,推动在高校形成勉励创新、促进科技结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情况,现将《促進高等學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教育部直屬高校要在2016年12月底前,其他高校在2017年3月底前完成涉及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各項制度、事情機制的建设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支持科技结果轉移轉化的政策環境。
教育部辦公廳
2016年10月13日
促進高等學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
促進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是高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高校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手段。爲貫徹落實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结果轉化法)若幹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促進科技结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要求,根據《教育部科技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的若幹意見》,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实發揮高校在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中的突出作用,推進高校科技结果轉化體制機制革新,理順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各環節,優化資源配置,充实調動高校科技人員積極性,促進科技结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提升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水平,切實增加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二)基本原則
——創新體制機制,暢通轉移轉化渠道。根據高校自身特點,建设有利于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的治理機制和政策體系,探索科技结果轉移轉化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落實革新要求,推動结果轉移轉化。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支持並指導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結合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由高校自主決定科技结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
——發揮市場作用,強化産學研用結合。加強産學研相助力度,建设科技结果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市場需求導向,暢通創新鏈、産業鏈和資金鏈。
——典型示範引領,穩步推進轉化事情。充实調動技術轉移機構、大學科技園、區域(行業)研究院等機構積極性,結合專項計劃實施,優化資源配置,全面開展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
(三)主要目標
圍繞科技结果轉移轉化難點問題和单薄環節,加強高校頂層設計與校內協同,建设適合高校特點的科技结果轉移轉化體制機制,培養一批複合型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專業人才,建設一批專業化服務機構,拓寬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渠道,促進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及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平台建設;接纳兼顧市場化運營手段的多種轉移轉化模式,提高科研質量和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效益。“十三五”期間,以企業技術需求爲導向,依托高校人才,科技優勢,推動一批能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帶動産業結構調整的重大科技结果轉化應用,顯著提升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能力。
二、重點任務
尊重科技發展客觀規律,全名認識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對深化高校革新的重大意義,教育部、省級教育行政部和各高等學校要接纳切實有效措施,充实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高校科技结果轉化。
(一)加強制度建設,營造结果轉化良好環境
1.建设完善事情機制。建设以學校主要領導爲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科技结果轉移轉化領導小組,優化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流程,開列權利清單,明確議事規則;建设和完善科技结果使用、處置的政策措施。
2.實行结果轉化公示制度。建设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公示制度及異議處理辦法,公示內容包罗科技结果轉移轉化的各項制度、事情流程、重要人士崗位設置以及領導幹部取得科技结果轉移轉化獎勵和收益等情況。
3.健全人事治理制度。制定科技人員在崗兼職、離崗創業和返崗任職的制度,完善鼓勵科技人員與企業工程人員雙向交流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將企業任職經曆作爲新聘工程類教師须要條件的試點事情。
4.完善结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科技结果轉化收益分配政策,保障參與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各方的權益。對完成“四枝”条约項目科技人員的獎勵和報酬,參照科技结果轉化收益分配政策。
(二)創新服務模式,形成技術轉移服務體系
5.創新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新型孵化模式。建设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俱樂部”,在大學科技園等創新資源集聚區域建設專業服務水平高、創新資源配置優、産業輻射帶動作用強的衆創空間,爲教師、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技術研發、孵化空間、信息網絡、执法服務和資本對接等服務。
6.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建設。整合校內各類技術轉移、轉化機構,促進高校技術轉移機構與市場化第三方技術機構在信息、人才、孵化空間、技術轉移平台載體等方面的共享、共建力度,形成集對接市場需求、促進结果交易、投融資服務等爲一體的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與地方政府、大型企業共建技術轉移機構,積極創建國家技術轉移師範機構。
7.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力度。推動組織高效技術經紀人聯盟,接纳特邀講座、案例研討、實力調研、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等方式,著力培養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複合型技術轉移轉化人才;引入國外先進的技術經理人培訓課程體系,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高校技術經紀人隊伍;加強技術轉移機構治理人員的專題培訓。制定並推行《高等學校知識産權治理規範》標准貫徹事情。
(三)加強平台建設,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實施
8.推動區域行業聯盟載體建設。推動高校與行業、領域上下遊科研究所、企業聯合建设産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區域科技结果轉移轉化聯盟建設,支持聯盟承擔重大科技研發與轉化項目。
9.推動科技结果轉化基地建設。結合學校學科特色優勢,優化大學科技園、高校區域(行業)研究院等創新載體的房間结构,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等重點區域的産業規劃需求建設一批創新研究基地。以創新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爲重點,配合建设科技结果轉化基地,承擔流程革新、工藝革新、産品升級等研究任務,開展结果應用與推廣、標准研究與制定等事情。
(四)立足以人爲本,助力學生創新創業
10.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革新,探索建设創新創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開展知識産權專業課程教育及培訓事情,與企業、研究院所聯合建设學生實習實踐培訓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組織高校青年教師和高年級研究生深入地方、企業一線,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探索並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師徒創新創業”新模式。
11.組織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結合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革新示範高校建設,推動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法式,組織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多種類型的創新創業競賽活動。
12.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學生開展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加強高校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宣傳事情,完善升級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提供創業培訓實訓、項目對接等服務。加強創業指導,對准備創業的學生,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咨詢;對正在創業的學生,給予項目孵化、金融服務支持。接纳專利許可等方式,向學生授權使用科技结果;推進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建設。
(五)實施專項計劃,促進科技结果轉移擴散
13.推進實施“藍火計劃”。建设校地産學研相助長效機制。結合國家、地方的産業規劃,在重點區域分片建設高校科技结果轉化中心;針對行業、産業共性技術問題和社會公益等需求,以博士生事情團、科技特派員、科技鎮長團、科技專家企業行、企業專家(院士)事情站等多種形式,與地方、企業、園區等開展産學研究對接。
14.組織實施“海橋計劃”。爭取建设中美、中英等中外大學技術轉移與創新相助對話機制,構建高校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和國際先進技術創新相助網絡,促進高校開展外洋專利结构事情。與地方政府相助,建設國際創新園區,彙聚國際創新資源要素,促進一批跨國技術轉移項目落地實現産業化。
(六)開展項目篩選,挖掘科技结果轉化潛力
15.加強科技结果源頭治理。對科技獎勵、專利、結題項目等進行深入挖掘,編輯整理形成技術结果彙編。加強應用類科技结果及基礎研究中具有應用前景的科技结果信息的彙交力度,加大對財政資金設立的應用類科技項目结果的轉化義務;通過建设專利池、可轉移轉化科技结果儲備庫等手段,培育一批具有一定成熟度、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结果,推動一批市場前景好的科技结果進行小試、中試。
16.加強科技结果展示與推廣。加強與各級政府的信息共享力度,推動高校積極參與科技结果交易、展示活動;面向産業和地方開展技術攻關、技術轉移與示範、知識産權運營等增值服務。結合“中國技術供需在線”建設運營事情,推進建设産學雙方交流的公共服務平台;圍繞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需求,通過舉辦中國高校科技结果交易會,建設高校科技结果項目庫等大數據中心,發布具有自有知識産權的先進實用技術,構建線上信息服務與線下實體服務相結合的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服務網絡和服務體系。
(七)産學研用結合,促進創新資源開放共享
17.加大科教融协力度。完善高校教材治理相關規定,加速推動科技结果以出书專著、編輯題材、講義等形式盡快轉化爲教育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技術,增強教學深度、廣度。
18.加強産學研協同創新。聯合有實力的企業承擔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重點科研任務,加強结果産業化示範事情;圍繞“互聯網+”戰略開展企業技術難題競標等“研發衆包”模式探索。推動建設高校新興産業技術創新網絡,組織高校創新資源與地方政府、行業骨幹企業開展相助,建成若幹領域産業技術創新協作組織,爲相關領域産業向國際風價值鏈高端攀升提供服務。
19.加強高校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構建高校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台,完善向社會開放科研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的治理運行機制,爲創新創業群體開放科技數據、論文等創新資源,提供科技结果相關信息。
(八)拓展資金渠道,加強科技與金融的結合
20.拓展社會資金參與渠道。以知識産權作價入股等形式引入産業類資金參與科技结果轉化;通過組織建设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天使投資、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社會資本參與高校科技结果轉化;向各類基金會等社會團體推介高校科技结果,吸引其以自有資金支持科研结果轉移轉化事情。
21.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強高校內部資源整合,鼓勵強強聯合,與相關單位配合爭取國家科技结果轉化引導基金以及各級政府財政設立的技術創新引導轉項(基金)、结果轉化基地、知識産權運營和人才專項等的專項資金(基金)的支持。
(九)建设報告制度,完善结果轉化評價體系
22.建設科技结果信息系統。積極參與各級政府科技结果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科技结果信息發布機制,向社會宣布科技结果和知識産權信息,提供科技结果信息查詢、篩選等服務。
23.完善評價機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定期彙總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報告內容,完善科技结果轉移轉化績效評價機制,將科技结果轉移轉化成效納入高校考核評價體系,分類指導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政策、資源統籌,建设協同推進機制,督促指導高校開展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各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科技结果轉化制度和實施方案,落實任務分工和責任主體,健全事情機制,爲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提供政策支持和條件保障。
(二)開展示範推廣
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持續跟蹤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及時研究、解決高校在科技结果轉移轉化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彙聚可複制、可推廣的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乐成模式和經驗,通過典型示範、經驗交流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推動高校科技结果轉移轉化事情邁上新台階、形成新亮點、做出大貢獻。
教育部辦公廳
2016年10月20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