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本站首頁|機構設置|通知通告|綜合新聞|黨建事情|制度治理|項目治理|應用特色學科建設|基地平台建設|學術活動|下載專區

 
當前位置: 本站首頁>>制度治理>>正文

PP电子學院“十二五”學科建設規劃
2012-07-25 10:19  

PP电子學院“十二五”學科建設規劃

(2011—2015)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永恒的主題,是統領學校各項事情的龍頭。爲增強辦學實力、提升辦學水平、形成辦學特色、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創建在省內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大學的戰略目標,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革新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PP电子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結合學校學科建設現狀,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學科建設現狀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以科学生长观为统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項目治理为主线,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知名度的扩大做出了重要孝敬。

---學科結構结构進一步優化。十一五期間,建設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計算機應用技術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和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訓練學、現當代文學、農藥學、质料學、企業治理等6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廳驗收評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估爲優秀,計算機應用技術評估爲良好。重點學科體系已涵蓋了文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治理學、農學等7大學科門類,學科結構结构日趨合理。

——學科人才優勢日益凸顯。學校擁有專任教師687人,其中教授79人、副教授226人,博士37人,外籍教師5人。具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學術梯隊,有由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柏連陽教授等爲學術帶頭人的一批學術骨幹,其中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省級青年骨幹教師31人,省級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5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第二層次人選1人,第三層次人選4人。开端形成了計算機應用技術、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經果林産業技術創新、礦區生態修複、食品加工、無機功效质料、精細化工、機械與自動化、電子與通信、物理電子技術、梅山文化、心理康健咨詢、區域經濟、企業治理等十余支具較強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和數學建模教學團隊、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組教學團隊等2支省級教學團隊,較好地支撐了學科建設與發展。

——科研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期間,共獲得科研縱向項目8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科技部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3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27項,婁底市科技計劃重大專項1項。獲資助經費920余萬元,學校配套經費700余萬元。共出书學術專著71部,主參編教材32部;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496篇,被新華文摘、灼烁日報和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的論文32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115篇。獲得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雜交水稻新品種1個,甜瓜新品種“婁甜1號”通過了省專家組的現場評議。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項,新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項。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獎2項和湖南省社會科學结果獎4項。

——人才培養質量大幅提高。目前有在校全日制學生13120人,成人教育學生8401人。十一五期間,學校學生參加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獲二等獎2個,三等獎5個,先後在國家級、省級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法式設計競賽、數學知識競賽、物理競賽、化學技术競賽、“荷花杯”舞蹈大賽、大學生藝術節、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演、書法美術大賽、規範漢字書寫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競賽、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挑戰杯大賽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2個、二等獎21個、三等獎1個,獲省級特等獎2個、一等獎21個、二等獎24個、三等獎73個;參加定向越野比賽獲國家一等獎5人次、省一等獎5人次;武術錦標賽獲國家獎12人次、全省武術比賽學院組冠軍;省足球錦標賽獲第四名。學生參加研究生招生考試也是捷報頻傳,本科畢業學生研究生錄取率最高達45.31%,被錄取的單位近半數爲“985”和“211”的知名高校,朱青雯同學還以優異成績被美國加州理工大學錄取。畢業生就業率在全省同類本科院校中一直處于前列,僅每年春季的招聘月活動提供的就業崗位就達到數千個,畢業生年終就業率最高達95.97%。

——創新平台建設初顯成效。構建了一批重點學科平台,其中省級社科研究基地1個、省級産學研相助基地2個、省級示範實驗室2個、教育部大學生龍獅培訓基地1個、校級産學研相助示範基地6個、校級研究所16個、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事情站1個、學科專業實驗室24個、穩定的社會實習基地61個(其中省級優秀實習基地6個)。擁有物理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心理實驗室、經濟治理實驗室、電子電工實驗中心、教育技術中心、金工實訓中心、語音實訓室、藝術設計實訓中心、音樂實訓中心、體育實訓中心等教學科研基礎平台,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科研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182萬元,擁有如運算速度達1.1萬億次的大型計算機等儀器設備2000多台件。乐成加盟了湖南省特種陶瓷、湖南婁底煤礦機電、湖南婁底農業機械等三大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学科生长情况日趋优化。制(修)订了科技结果奖励措施、科研項目治理措施、学科建设治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科研治理。划定了教授博士必须带头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水平,勉励年轻教师申报项目,以培养后备人才。出台了教授教学科研业绩考核措施。邀请了刘筠院士等147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座客人文科技大講壇讲学,举办了系列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聚会会议。

然而,學科建設也存在如下問題與不足:如學科建設意識不強,學校科研事情、專業建設、師資建設等還沒有站在學科建設的高度進行整體推進;學科層次和總體水平較低,學科優勢和特色不明顯,學科結構尚需進一步調整;學科偏向凝練不夠,特別是與地方産業發展結合不夠緊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大,服務地方的能力和水平還不強;學科建設投入不足,支撐條件遠遠不夠,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較好的科研實驗平台很少;高檔次科研结果和高層次科研項目不夠多;學科治理機制不順暢,跨部門、跨系部的學科資源整合難度大,學科、學術帶頭人因行政教學任務重而投入學科建設的時間遠遠不夠等。

二、十二五學科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爲焦点,整合學校資源,構築學科平台,培養拔尖人才,實現學科隊伍建設、學科基地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實力和辦學層次,顯著提高學科建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爲建成在省內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大學奠基基礎。

(二)基本原則

——突出特色,優先發展。結合學校實際,優先支持有較強基礎和比較優勢的學科,著力強化優勢,培育特色,建設一批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優勢特色學科。

——集中力量,重點發展。瞄准地方需求,集成優勢資源,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一批對接服務地方産業發展需要的應用性學科。

——合理结构,協調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通過優勢特色學科、服務戰略性新興産業支撐學科和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及專業碩士學位點支撐學科建設的分步實施,實現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學科的合理结构和學科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三、十二五學科建設目標與任務

(一)總體目標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校具體實際,重點建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勢特色學科、碩士點培育及支撐學科,積極支持基礎性和傳統優勢學科發展。通過未來五年的建設和培育,开端形成優勢突出、特色凸顯、結構合理的文、理、工、教、管、法、經、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花样,爭取在十二五末期實現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和專業碩士學位點的突破,從而全面推動學校學科建設上水平。

(二)具體任務

——抓好一批重點學科。圍繞國家和區域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發展一批與地方産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緊密的學科;結合學校的優勢與特色,鼎力大举發展一批優勢特色學科;凭据專業碩士學位點建設的要求,扶持發展一批專業碩士學位點的支撐學科。力爭獲得十二五省級重點建設學科4-6個,獲得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1-2個和專業碩士學位點2-3個。重點支持農藥學、梅山文化、書法教育與創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植物保護、质料科學與工程、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體育學等學科的建設。

——樹好一批領軍人才。加大領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彙聚學術拔尖人才,組建以學科帶頭人爲焦点、結構合理、團隊精神強的學科團隊和梯隊。十二五期間,遴選校級學科帶頭人10人,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0人,建設校級科研創新團隊3-5個;力爭獲得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省級科研創新團隊2-3個。

——建好一批科研基地與平台。圍繞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構築學科平台,確保每個重點學科建設好一個有利于结果孵化和人才培養的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並力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突破,力爭新增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個。

——立好一批科研項目。一是重點抓好一批與地方産業發展結合緊密且有望實現産業化的項目開展預研。二是加強校地校企橫向項目的相助,力爭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三是做好各級各類縱向項目的組織申報事情,力爭國家基金項目立項數逐年增長,省部級重點重大專項有所突破。

——出好一批優秀结果。以學科爲依托,以項目爲抓手,加強應用研究和産學研相助,爭取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结果顯著增加,力爭“十二五”期間獲得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等40-50項,通過省級審定的作物品種3-4個,通過國家級審定的作物品種1-2個;爭取科技结果獎勵有新的突破,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社科结果一等獎的突破,爭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達到5項以上,省部級社科结果獎10項以上。

四、十二五學科建設保障與措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科學謀劃學科發展

學科建設是學校的特色與品牌工程,是統領學校事情的龍頭,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重點。加強學科建設是提升學校辦學水平與辦學層次的迫切需要,是形成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和優秀教學團隊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地方能力,有利于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創造標志性科研教學结果,學校黨委每年要召開學科建設專題會議1-2次,各級各單位各部門領導要切實提高學科建設意識,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把學科建設放在事關學校發展全局的戰略职位,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樹立“以學科建設爲龍頭,統領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專業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事情”的理念,努力形成提升學科建設水平的协力。

(二)健全機構,加強領導,全力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一是建设學科建設領導小組。建设由書記、校長擔任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主管副校長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系(部)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學科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學校學科建設事情。

二是建设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建设由地方政府産業部門、科技部門、教育部門領導和地方企業負責人參與的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規劃和指導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

三是建设學科建設辦公室和産學研相助辦公室,主要負責學科建設和産學研相助的組織、治理與服務事情。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點,切實加強條件建設與團隊建設

一是加大對科研創新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投入。結合現有基礎、地方産業對接、人才培養需要等因素,依托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設資金,五年內爭取籌措經費3000萬元左右重點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地方水平高的專業實驗室。

二是加大對圖書資料的投入力度。重點加強對電子學術資料、期刊數據庫、外文學術數據庫等科研特別需要的圖書資源的購置與建設。

三是加大對領軍人才引進的投入。重點引進一批對接地方産業發展的特色學科建設領軍人才,加大特色的打造,快速提高特色學科在地方的影響力。

四是加大對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的投入。遴選一批具有協作能力、領軍能力、創新能力和道德感召力的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爲其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學術交流條件和學習進修條件。設立國際學術交流、科研相助專項經費,鼓勵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相助、學術交流,使其不斷拔尖,成爲頂尖科技人才。

(四)完善制度,創新機制,規範治理學科建設事情

一是建设與完善學科建設的制度措施。完善差异層次的學科建設與治理的評估考核體系,對學科建設實行条约制治理和定量化考核。制訂推進産學研相助的實施意見,制訂專業技術人員量化考核辦法,完善學科帶頭人遴選與治理辦法,建设學術假期制度,建设學科項目負責人制和學科帶頭人負責制,全面推進學科建設與發展。

二是建设與完善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學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務、人事、科研、國資、財務、教學系部等多個單位和部門,建设聯系制度,有效統籌各單位各部門事情,全力推進學科建設事情。

三是建设與完善評價激勵機制。革新職稱評聘和科研獎勵制度,實行評聘分離和獎懲結合,對專職科研人員和科研治理人員實施目標責任制。支持、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每年到企業從事一定時間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

四是建设與完善利益保障機制。依據有關执法法規,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明晰産學研相助中的知識産權歸屬,加強知識産權的保護和利用,允許科研人員個人將技術结果作爲投資股本入股、按規定比例占有股權並分紅,充实調動科研人員開展産學研相助的積極性。

五是建设領導幹部的學科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十二五”學科發展規劃的目標與任務剖析落實並納入到各單位各部門領導的任期考核指標體系中,確保各項任務的如期完成。

關閉窗口
· PP电子學院關于申報2025...
· 關于開展2024年度省校兩級應用...
· PP电子學院關于開展2025...
· 科研與社會服務處2025年3月事情...
· 科研與社會服務處2025年1月及寒...
· 關于開展2024年下半年省教育廳...
· 關于開展校級委托科研項目申報...
· 專利轉讓公示

地址: 明德楼412、413、414、415 | 邮编: 417000 | 电话/传真: 0738-8326910 | 邮箱: kjc8326910@163.com

版權所有@PP电子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