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月我院與婁底市善行天下社工服務中心簽訂《婁星區社區矯正人員心理矯治技術服務與課題研究協議》之後,相助雙方就在婁星區司法局及社區矯正中心的督導下,分期分批對婁星區轄區範圍內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多方面的心理矯治服務,按預定計劃完成了各項事情任務。
一、社區心理矯治事情實施情況
在社區服刑人員入矯教育和再矯教育過程中,我和項目組其他成員一共舉辦心理保健講座42場次,對20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心理測評並建设心理檔案,做個體心理咨詢近64人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3場次和團體沙盤治療1次,組織師生志願者到31名社區服刑人員家庭進行走訪。其中,項目主持人徐建東做講座15場次,個體心理咨詢10人次,團體心理輔導1場次,團體沙盤治療1次,社區走訪1次。此外,還負責整個項目的策劃與運作。
1.心理測評及心理問題識別情況
爲了解和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心理狀況,項目組使用90項症狀清單(SCL-90)和中國罪犯心理測試(CCPA)兩個心理測驗工具對新入矯的服刑人員實施心理測評,並綜合測量結果和入矯人員基本信息质料作出評估,爲每一名社區矯正人員出具心理測評反饋報告。
每一批服刑人員接受入矯教育時,由項目組成員主持,運用紙質心理量表爲服刑人員做一次心理測試。測試完畢,由心理學老師整理答卷,將答案輸機導入心理測評治理系統進行統計處理,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服刑人員作出开端的篩查,並把測驗結果反饋給善行天下社工服務中心。隨後,社工服務中心李建輝主任負責把測驗結果通報給相關司法所幹警,再由司法幹警根據服刑人員的言行表現進行比對、確認,將三類人員——即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有潛在再犯心理傾向的人、有自殺或他殺企圖的人作爲重點關注對象。
通過心理矯治項目組、社工服務中心和司法所三方的心理測驗、日常觀察、專門面談,在200多名接受心理測驗檢查的社區矯正人員中確定重點關注對象35人,列爲個案咨詢對象,由項目組裏的心理咨詢師逐一進行了回訪或追蹤輔導。
項目負責人還對70%入矯人員進行心理施測,在測試中對被試社矯人員予以指導,接纳測驗答卷,部署心理學老師和學生志願者對被試答題進行評判,書寫反饋意見。
2.專題心理教育績效分析
为了促进和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康健水平,经过研讨与协商,项目组每个成员从各自学习与研究的领域中选择2-3个心理学专题,作为社区矫正人员集中教育培訓主題,开办娄星区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专题系列讲座。如下表所示:
表1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康健教育讲座主題汇总表
序號 |
主題 |
主講人 |
適用教育對象 |
備注 |
1 |
與心靈相約,讓矯正與康健同行 |
徐建東 |
新入矯人員 |
正在講 |
2 |
悅納自我,陽光服刑 |
邵海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3 |
逆風飛翔:社矯人員壓力與挫折應對 |
徐建東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4 |
抛卻不康健心理,提升人生新動能 |
謝四元 |
新入矫、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5 |
怎樣變得更幸福---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解 |
李國強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6 |
情緒的管制與治理——做情緒的主人 |
謝四元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7 |
有效溝通,人際互贏 |
熊珍明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8 |
提高心理弹性 优化幸福生活 |
陳尚恒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9 |
做“心”的主人——自控力增強之道 |
徐建東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10 |
合理歸因,培養樂觀心態 |
胡小蘭 |
再矯人員 |
正在講 |
11 |
塑造健全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
徐建東 |
再矯人員 |
計劃講 |
12 |
讓學習重塑你的人生 |
邵海 |
再矯人員 |
計劃講 |
13 |
學用“心理對話”,做一個正能量的人 |
熊珍明 |
再矯人員 |
計劃講 |
从表中可见,项目组正在講和計劃講的主題共有13个,围绕这些专题全年共做培训42期,接受社区矫正培训学习的学员达1387人次。其中,项目卖力人做培训讲座25期,听众达700人次。通过专题培训向社区矫正人员宣讲心理保健知识,包罗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康健知识、心理保健要领与技术。在培训后的攀谈交流中,学员普遍反映老师们的教学生动、具体、实用,让自己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头一次接受心理康健培训的学员,学得很认真,并能将学到的心理保健知识与要领运用到自己身上,以积极心态投入到社区矫正中,尽力去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锻炼或增强自己的个性,不停弱化犯罪心理结构,降低再犯的可能性。
3.團體心理輔導與團體沙盤遊戲治療分析
项目组凭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类型和心理问题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了3次差异主題的团体心理领导运动。项目卖力人加入了3月30日由謝四元老师主持的主題为“面对真实自我”的一场团体心理领导,与社区矫正人员吴某辉、秦某勇、刘某勇、熊某军一起玩小游戏——用词心情、盲行,讨论分享带孩子教孩子有哪些不顺心的地方?你又是怎么做的?通过团体领导运动,在成员之间架起温暖的“心灵之桥”,让社矫人员放松了身心,释放了压力,缓解了负面情绪,感受到了相互支持、理解、相同及融入团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团体领导领导者和助手的引导下,各人交流和分享小孩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体会,有一位社区矫正女性因感伤颇深而感动得掩面流涕。运动结束后,社区矫正人员都感应一身轻松,对未来越发充满了信心。
8月1日,凭据約定,善行天下社工服務中心李建輝主任帶領4名社區矯正家庭的孩子到學校接受團體沙盤遊戲治療。這4個孩子均是小學生,來自兩個差异的家庭,二對倆姊妹。項目負責人擔任沙盤導師,爲4名孩子作了團體沙盤遊戲治療。在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遊戲中,孩子們先後構建小團體,相互作自我介紹,接觸和感受沙子,配合創作沙的世界,在輪流拿取和擺放沙具、動沙、移動自己或他人沙具的過程中去用心觀察、用心推测他人的意圖,學會察顔觀色、調整協商、整合自我,溝通意識與無意識。然後,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分享,從中發現以前未曾“看到”的自己,感受規則和團隊的力量,提高了這些來訪孩子們的自性化水平。
4.個案心理咨詢及滿意水平
项目组成员凭据心理考试结果、社工和司法干警反映以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小我私家意愿,在区司法局或各乡镇服务处司法所举办集中教育培訓时,为64名社区矫正人员做了个体心理咨询。在一对一的面谈历程中,增进了咨访双方的互信,尤其是拉近了我们这些社会事情者与社区矫正人员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感受了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体贴、教育与帮扶,改变了对违法、犯罪和判刑的一些消极看法和不正确态度。同时,也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社区矫正人员内心的真实想法、心理问题的症结和再犯的危险性水平,为司法矫正、犯罪预防和社区服务提供了颇具参考意义的建设性意见。
5.自殺預防幹預情況
在社區服刑人員的心理矯治過程中,項目組成員對有自殺危險的人員作了較爲准確恰當的評估,親自勸阻或轉告、提醒相關事情人員及時幹預和做好防範,讓10多名有自殺企圖或報複傷人意圖的人取消了自殺或他傷的意念,在一定水平上確保了家庭、社會的宁静與穩定。
6.社區走訪情況
發動大學生志願者到31名社區矯正人員家裏進行了走訪調查,凭据要求提問和記錄了社區矯正人員的近況。項目負責人也到1名社區矯正人員家裏上門訪問,一是特地爲他補做了SCL90測驗,二是針對自殺既往史作了心理幹預,三是爲其建设社會支持系統。我們的走訪,讓社區矯正人員深受感動,增進了相助關系,消除了受訪者的一些疑慮。
二、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與應對之策
1.社區心理矯治硬件設施不夠齊備。目前,不管是區司法局、善行天下社工服務中心,還是我院項目組都缺少適用的社區矯正人員心理測評與治理系統(網上平台);全區大部门鄉鎮辦事處司法所沒有建设切合要求的心理咨詢室或談話室。在這方面,還需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硬件條件。
2.社區心理矯治制度不夠完善。項目組成員事情職責未予明確規定,缺乏完整規範的社區矯治心理測評制度、心理咨詢制度、回訪與追蹤輔導制度、社區走訪制度,也還沒有形成高效的司法機構、社區服務機構和高校三方會商機制。在這方面,盡可能出台一些明文規定。
3.社區心理矯治內容的針對性有待加強。不論是面向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康健講座,還是團體心理輔導,抑或心理測驗,都需要針對社區矯正人員的實際狀況和現實需求,才气提高心理矯治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在這方面,可以多請教行家或專家學者。
4.社區心理矯治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項目組成員與犯罪分子的接觸交往不多,對犯罪人員的生活、事情、學習缺乏了解,在犯罪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做得少,需要加大對犯罪學、犯罪心理學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探討。與此相對應的是,司法幹警雖然具有較爲豐富的执法知識,但是普遍缺乏心理學知識與要领,也需要補課。可以通過当地培訓和外出考察學習,讓司法幹警掌握须要的心理學知識與要领技術。
201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