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黨總支、直屬黨支部、院系各單位、各部門:
劉茜華同學是我院外語系2005級英語本科7班學生,1985年10月出生于漣源市藍田鎮,當時其父親是当地一家布鞋廠的副廠長,母親也在該廠做臨時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布鞋廠倒閉,從此,他一家三口失去了較穩定的生活來源。1999年,他母親突發腦溢血,因此留下後遺症,半身麻木。2000年他父親又因患腦癌去世。年方15歲的劉茜華,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擔,與多病的母親配合支撐起困境中的家。面對家庭的不幸,面對命運的挑戰,劉茜華沒有畏懼,沒有怨恨,沒有退縮,沒有頹廢,而是笑對人生,積極進取,不久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中學。2005年9月他帶著課余時間協助媽媽擺攤賺得的些許積累和親朋的有限資助進入我院學習。他的學習生活和爲人處事很快获得了同學們的認可,當上了班長。原本經濟十分拮據的劉茜華,在上學期主動讓出了獲得省級助學獎學金的機會。2006年2月剛過完春節,劉茜華的母親複發腦溢血,在我院鄧靜等衆多新老同學的資助下再度住院治療,但病情未能基础好轉,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在同室學友們的幫助下,劉茜華把媽媽接到了婁底,租了一間房,過著孝敬母親和勤奮學習兩不誤的生活。他參加勤工儉學,打掃一個大教室的衛生,從事業余家教,靠自己的雙手贏來可貴的微薄收益。他在教師眼裏是好學生,在媽媽眼裏是好孝子,在同學們眼裏是好班幹。面對外來的關注與關懷,他用感恩的心予以回報。劉茜華的事迹,再次說明,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關心家人,以樂觀的情懷面對現實,以進取的心境雲挑戰未來,我們的生活就會越发美好,我們的社會就會越发和諧。
劉茜華同學的事迹,引起了省市有關媒體的廣泛關注,在我院及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他將造就自我與關愛家人結合起來,把奮發進取與服務社會統一起來,使青春在平凡與樸實中閃光,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嶄新精神風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前,全國各地正在廣泛掀起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精神,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的熱潮。劉茜華同學的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他的行爲弘揚了社會公德,倡導了文明新風,拼擊了社會極少數人對當代青年的偏見,是新時代大學生的先進代表,近日他被學院黨委授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先進個人,爲了宣傳學習劉茜華同學的先進事迹,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事情,深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優化校園“三風”,構建和諧校園,學院決定在全院大學生中開展向劉茜華同學學習的活動。
各系部、各班級要組織學生通過聽事迹報告,談學習感受,寫體會文章,開主題班會,找自身差距以及各種道德實踐活動,深化、細化宣傳學習劉茜華先進事迹活動,力求取得最佳效果。要學習和宣傳劉茜華同學孝敬老人,充滿愛心的情懷;挑戰困難,積極進取的毅力;崇尚科學、立志成才的抱負;自強自立,勤儉節約的品格;服務同學,奉獻社會的精神。
學院要求將學習劉茜華與在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結合起來,與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與學習洪戰輝,湯蓉及本系,本班的先進人物結合起來。要引導廣大學生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團結相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新型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曆史、無愧于怙恃、無愧于人民的及格大學生。
二OO六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