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举办“生态植保与绿色生长”学术論壇

來源:

發布時間:2022-11-21?點擊:

11月18日至19日,主題爲“生態植保與綠色發展”的學術論壇在PP电子學院舉行。學術論壇由PP电子學院主辦,科研與社會服務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植物掩护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聯合承辦接纳“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大學、湖南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我校農生院植物保護學科團隊成員、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及農藝領域2022級全體研究生及部门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共100余人參加。論壇由刘秀博士主持,金晨钟教授致开幕辞,刘建宏教授和胡一鸿教授划分主持了分論壇学术報告。

來自中國農科院的國家優青基金獲得者(2020年)、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22年)、博士生導師郭兆剛研究员为論壇做了題爲“小菜蛾對Bt殺蟲卵白産生抗性的分子機制”的主旨報告報告從小菜蛾對Bt Cry1Ac毒素的抗性起源、传统靶标受体抗性等切入,系统解说了已往20多年小菜蛾对Bt Cry1Ac抗性的研究进展,并结合自身10余年的研究经验以及近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小菜蛾差异中肠受体间的功效冗余性和分子互补作用模式,系统论述了昆虫激素水平升高与串扰可以激活MAPK信号途径负调控多其中肠受体基因差异表达,从而导致了小菜蛾对Bt Cry1Ac的高抗性,为深入理解昆虫Bt抗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之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掩护学院博士生导师夏吉星教授做了題爲“煙粉虱適應性進化新機制”的主旨報告,報告论述了煙粉虱通過水平基因轉移的方式“劫持”了植物中酚苷丙二酰轉移酶基因BtPMaT1用以代謝植物毒素,從而形成煙粉虱廣泛寄主適應性的分子機制。爲我們揭示了昆蟲如何利用水平轉移基因來克服宿主的防禦機制,爲探索昆蟲適應性進化規律開辟了新的視角,也爲新一代靶標基因導向的煙粉虱田間精准綠色防控技術研發提供全新思路。來自湖南大学的彭瓊博士湖南省農科院的李祖任博士以及我校郭開發博士、鄭慧新博士王雙輝博士分別作了題爲野燕麥中除草劑代謝抗性基因的挖掘、植物源羊脂酸的抑草靶標活性挖掘與利用、抗黃精根腐病生防菌的篩選和菌肥研制、煙粉虱田間危害現狀研究、EGCG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降低镉致秀丽线虫的发育毒性的学术報告加入师生对学术報告进行了提问交流。

論壇報告结束后,刘秀博士主持组织师生就学术報告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並主持開展了有關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偏向凝練的討論。本次学术論壇是在乡村振兴战略配景下,以生态植保技术如何助力绿色生长为焦点,深入探讨了农林作物有害生物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农药应用与有害生物抗药性等研究、开发、推广及实践应用,充实展示相关专家学者在学科生长前沿的最新结果和进展,增强了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了解,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孝敬学术界的智慧,为今后的校校、校企、校所相助拓展了途径,为我校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事情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参会的师生开阔了眼界,纷纷体现受益匪浅。(文/圖:吳思雨、鄭慧新  一審:張志雄;二審:劉澤發;三審:胡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