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为期两天的娄星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第二专题回访交流会在娄星区石井镇松江村顺利召开。娄星区农业局副局长陈美华、纪检组长邓海涛、主任科员陈焕坤,PP电子学院农生院副院长、娄底市農科所副所长康林峰,区农业局和我校农生院(農科所)部门专家教师代表,娄底市雄腾生态农业生长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雄平,松江村村支两委卖力人和周边部门村民代表共20多人加入了聚会会议。聚会会议由项目卖力人彭日民主持。
會上,彭雄平總經理簡要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目前公司是一家以果蔬、苗木種植爲主,家禽家畜、水産養殖爲輔,兼顧農産品、農業生産資料銷售的農業龍頭企業。公司致力于向設施農業、綠色農業、休閑旅遊農業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難和瓶頸,迫切需要获得資金、技術、項目方面的支持。時下,正值200多畝大棚西瓜生産旺季,西瓜死苗爛瓜、座果率低、病蟲害的防治等問題凸顯,在生産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壓力與日俱增,此次跟蹤服務回訪緩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公司項目進展和運行情況的彙報後,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和獨特視角暢所欲言談了自已的感想和體會,爲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婁星區農業局副局長陳美華指出:一是公司做項目要切合市場的需求、政府的政策導向,爭取政府的項目資金扶持;二是公司要注重品牌效應,注冊自已的商標,農産品質量檢測一定要過關,做綠色農業;三是公司要立足于爲都市服務,發展特色農業,做設施精細化農業,做休閑旅遊農業;四是公司要鼎力大举引進優良品種,只有豐産豐收,産品效益明顯了,才气起示範作用,才气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農生院副院長(副所長)康林峰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三靠”。靠投入、靠技術、靠政策;二是明確發展定位。做精細農業、做設施農業、做綠色農業,因地制宜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合理組織生産,實現高産、優質、高效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達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統一;三是鼎力大举推廣農業新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鼎力大举推廣立體化栽培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向科學技術要效益。
會前,專家們在公司負責人的帶領下检察了大棚西瓜栽培設施和綠色蔬菜生産基地。副院長(副所長)康林峰副研究員、羅育才副研究員、孟桂元副教授(博士)對生産中的育苗技術、栽培技術進行了具體指導,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答疑解惑。
此次跟蹤服務第二專題回訪是2015年婁星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延續,旨在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爲發展現代農業産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持,最終達到實現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專題回訪做到了深入農業龍頭企業,在生産關鍵環節,開展“點對點、面對面”服務,解決生産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通過現場專題回訪,達到了交流相助,切磋技藝,共享信息,互通有無的作用。
通过此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专题回访,增强了农生院(農科所)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服务“三农”的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学一做”和党的十八精神,诠释了农业科研服务“三农”的宗旨。随着跟踪服务回访的不停深入,必将极大增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为我校转型生长拓展新的思路。(图文:李红建、彭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