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劉家義:領導幹部要不斷改進思維方式

來源:

發布時間:2012-11-05?點擊:

領導幹部要不斷改進思維方式

劉家義

每位領導幹部特別是基層的領導同志,在從事領導事情中都會遇到许多困難、矛盾和挑戰。然而,差异的人接纳的處理方式纷歧樣,有的怨天尤人,有的坐而論道,有的退縮回避,有的則積極應對。克服困難,迎接挑戰,解決矛盾,才气抓住機遇,加速發展,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們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也是提升領導能力、升華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徑。我認爲,應努力做到“十個堅持”、“十個防止”,處理好“十種關系”。

一、堅持群衆觀點,防止個人主義和“自我中心”,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作爲一名領導者,必須時時、處處、事事想著群衆。當好楷模,以身作則,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次,帶領群衆去克服困難、解決矛盾,不能做群衆的尾巴,無原則地迎合一些落後觀念。該帶領群衆去幹的事不敢幹,怕冒监犯;該批評的事不敢批評,怕丟選票,從大的方面講是一種失職,從小的方面講是在坑害幹部,是典型的自私表現,進而也可以說是不廉潔的表現。再者,對上對下應當一致。有個別同志,對上捧,對下哄,害人也害己。作爲正職,要包容、寬厚,胸懷漂亮,處理問題放得出去、收得回來,對一些事情要舉重若輕,對有些問題又要舉輕若重。作爲副職,應盡職不貪功,盡責不攬權,到位不越位。

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防止形式主義、教條主義,處理好主觀與客觀的關系

首先,應從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個人的狹小經驗出發,從個人的固有觀點出發。第二,應從解決現實問題出發,而不能從形式出發。正視問題才气解決問題。文過飾非,掩蓋問題,就會使問題越積越多,矛盾越積越大。當然,也不能只看到問題,看不到成績,看不到事情主流,這是不切合辯證法的。第三,應從過程出發,不能從本本、條條和框框出發。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應分清階段,分清輕重緩急,漸進式地解決存在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要否认個人的作用,否认主觀的作用。要充实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事情,不斷適應客觀環境的要求。

三、堅持辯證思維,防止片面性,處理好絕對與相對的關系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但是現實生活中,看問題、處理問題、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往往會出現一成不變、顧及一點不及其余的絕對化傾向。好比,談到事情任務重、壓力大,就忽視了動力,似乎天馬上要塌下來了;看社會,要麽無比和美,要麽一塌糊塗;看人,要麽好得沒毛病,要麽壞得不得了。這樣就會把問題絕對化。而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而且是相互轉化的。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事情,都要辯證地看,防止絕對化、主觀性和外貌性。

四、堅持全局觀點,防止從局部出發,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對全局看不清楚的,對一個地方和一件小事也是看不清楚和處理欠好的。爲此,首先必須從全局著眼,准確掌握局部的职位和作用。考慮任何問題,處理任何事情,完成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全局高度。其次,必須立足全局,服從全局,調整和做好局部事情。沒有全局,局部也不行能做好。例如某一領域,上遊只管發展經濟,汙染物向下遊排,從局部看眼前發展了,從全局看則得不償失。應從全局需要出發,不斷提高局部事情的質量和水平,切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五、堅持長遠觀點,防止短期、短視行爲,處理好長遠與當前的關系

任何事物都要放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去考量。若僅從某一剖面、某一斷面去看,可能會想不通,繼而心裏産生壓力,最終影響心理康健。每個過程又有若幹個階段,每個人都必須把所處階段的事情做好。首先是從長遠出發,來考慮和確定當前的目標、偏向、重點和方式,否則會迷失偏向。對于關系長遠發展的大事,必須努力去做、去推動,逐步加以解決。其次是做好當前的事情。走好當前的每一步才气有長遠發展,把當前的事情做好才气放眼長遠。這就是當前和長遠的辯證關系。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

六、堅持原則性,防止隨意性,處理好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依法辦事,按規矩辦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做人做事,對人對事,都得講原則。一方面,敢于堅持原則,遇事先問法;另一方面,善于堅持原則,講究靈活性。在處理問題時,首先,要研究問題發生了應該怎麽看;第二,應該從什麽角度處理;第三,今後應該怎麽辦。講原則性,是必須依法辦事,依法處理;講靈活性,是依法由誰處理和處理到什麽水平更有利。原則性不是死框條文;靈活性不是隨意性、想當然。原則性與靈活性都不行少,必須緊密結合融爲一體。

七、堅持創新性,防止墨守成規、固步自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創新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反之,只會僵化守舊,肯定無所進取、停滯甚至倒退。創新不即是否认一切,不即是一切從頭來,更不即是瞎折騰、天天變,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首先是繼承和鞏固。對已有的經驗應進行總結和更好地應用,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加以鞏固和升華。應敢于和善于否认自己、否认過去,找出不足。不敢于、不善于否认,實質是思想僵化、夜郎自大,既不能繼承,也不能發展。第二,因勢利導,增強預見性,保持相對穩定性。要穩中有變,變中求穩,這樣才气使事情有預見性,才气夠掌握它的本質、趨勢和規律,適時提出新的目標和思路。第三,善于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學習新知識,尋求新抓手。同時,還應防止“三俗”問題。現在有些人在講某個人或某件事時,尤其是講上級時,無不竭盡吹嘘之能事。這是一種媚俗、庸俗、低俗的現象。

八、堅持抓重點,防止四面出擊、顧此失彼,處理好全面與重點、個別與一般的關系

現在有些同志,不管是講話、寫文章、彙報事情、部署任務還是討論事情,都面面俱到,無分巨細,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人說這是“周密、細致和完整”,其實這是思維方式不健全、能力弱化的一種表現。

在實際事情中,考慮問題、醞釀和研究任何事情,都應反複掂量、多謀善思,分清共性是什麽,主流是什麽,本質是什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裏。其次,分清原因,對症下藥,把共性、主流和本質的東西找准了,還應分清形成的表層、深層原因是什麽,並針對性地接纳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既學會彈鋼琴,又善于抓重點。

九、堅持精益求精,防止作風飄浮、粗枝大葉,處理好粗與細的關系

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的標准、態度和要领上,不要總是講差不多、過得去。好比,廉政問題,就必須細,不留任何縫隙;勤政問題,必須忠實勤勉、永不懈怠;學習問題,必須堅韌不拔,究根問底,永不滿足;事情問題,必須弄清是什麽、爲什麽、怎麽辦;人言問題,有的應一聽了之、一笑了之,有的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的則應重視。又如,我們在現場審計時,對于每一個重大事項的來龍去脈、形成的原因、違背國家規定的情節、客觀結果和處理方式,必須要細,涉及到人,更要細,粗了就會出問題。特別是對那些涉及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問題,必須細上加細。

十、堅持深入思考,防止盲目性,處理好務實與務虛的關系

現在,有些人是人雲亦雲;有些人對問題的理解、對文件的學習囫囵吞棗、食而不化;有些人對現行的看法就一根筋、鑽牛角尖;有的是浮于外貌,深入不下去,看不到問題實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務實不夠,就是沒有深入進去,不能了解事情發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沒吃透問題的泉源,只知一點不看全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是務虛不夠,就是拿到一個問題後,沒經過自己的大腦深加工,沒多問幾個爲什麽;下功夫不夠,總結分析缺乏;理論功底不足,無法深度思考。所以,領導幹部一定要處理好動手與動腦、事情與學習、理論與實踐、積累與發揮的關系,形成實踐總結的習慣、獨立思考的作風。中國有句成語叫“厚積薄發”,還有一句話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都說的是積累的重要性。積累是什麽?就是務實與務虛的結合,在務實中積累經驗,在務虛中提高能力。

(摘自《人民日報》,作者爲國家審計署審計長.)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