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論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來源:

發布時間:2012-10-25?點擊:

論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觀是對“什麽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的回覆,對這一問題的回覆關系到能否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能否以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際事情,能否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因而從基础上講,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直接決定了黨領導的革命、建設、革新的成敗。作爲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焦点的鄧小平不僅強調要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而且在領導革新開放過程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馬克思主義觀。

一、鄧小平馬克思主義觀的提出

由于“文革”造成了對毛澤東思想的庸俗化,造成了人們沒有能夠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因此在“文革”結束後不久,鄧小平就敏銳地抓住了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他明確指出:“我們總結了幾十年搞社會主義的經驗。社會主義是什麽,馬克思主義是什麽,過去我們並沒有完全搞清楚。”[1]對于“馬克思主義是什麽,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長期以來似乎是已經解決的、不言自明的問題,但是鄧小平從“文革”給人們思想認識造成的嚴重危害出發,提出了這個基础問題。因此,可以說是鄧小平在黨內較早明確提出了樹立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問題,這不僅是出于對中國實際情況的思考,而且也是他對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反思。1989年5月,鄧小平在會見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時明確指出:“多年來,存在一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解問題。”[2]他認爲,在整個世界共産主義運動中都是始終存在樹立科學馬克思主義觀的問題,這也是需要人們不斷深化認識的問題。

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一直是困擾黨的重大問題。在黨的創建時期,李大钊就曾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在領導革命和建設時期,爲了推動全黨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劉少奇等人都極力推動全黨學習、掌握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從差异角度闡述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具體內容。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並沒有有意識地進行深入思考。而這又直接影響了人們能否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在黨內,正是鄧小平較早地意識到要搞清楚馬克思主義是什麽的問題,並進而論述了這一問題,以及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從而形成了鄧小平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鄧小平對于什麽是馬克思主義的回覆,延續了他對于問題思考的特殊路徑。這一路徑就是否认式思維。在第三次複出之際,鄧小平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撥亂横竖。因此,他在洞察了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態度時,首先通過否认錯誤,進而回覆了“什麽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一)什麽不是馬克思主義

針對“文革”後一些領導人堅持“兩個通常”的錯誤態度,針對“文革”造成的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條主義認識,鄧小平明確指出這種態度和認識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是假馬克思主義。此外,鄧小平還強調,否认發展生産力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他指出:“馬克思主義曆來認爲,社會主義要優于資本主義,它的生産發展速度應該高于資本主義。所以,林彪、‘四人幫’完全背離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础原則。”[3]鄧小平通過否认教條主義式地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實際上就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事求是”、“發展生産力”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同時也提出了要反對“假馬克思主義”、提倡“真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這樣,通過否认錯誤,鄧小平逐步開始闡述他對“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二)什麽是馬克思主義

〖HTK〗其一,關于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觀點。鄧小平曆來強調,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首先就要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他針對長期以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一些基本觀點的忽視甚至扭曲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産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曆來的觀點。”[4]正是依據馬克思主義的這一觀點,鄧小平進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5]針對20世紀80年代革新開放過程中有人否认無産階級專政、試圖顛覆黨的領導、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認識和行爲,鄧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講話中明確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爲依靠無産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此外,鄧小平強調看待曆史和曆史人物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立場。針對“文革”結束後人們在對待毛澤東和建國後黨的曆史等問題方面出現的兩個極端,鄧小平指出:“評價人物和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情感用事,這才切合馬克思主義,也才切合全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6]所謂全面的觀點,就要克服那些片面誇大毛澤東和黨的錯誤的形而上學的伶仃的認識論;所謂科學的觀點,就是評價曆史和曆史人物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制止情感用事,制止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很顯然,在這一問題上,鄧小平鮮明地強調了“全面的、科學的”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立場。

〖HTK〗其二,從價值和手段統一的角度認識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多次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名詞就是共産主義。……共産主義是沒有人剝削人的制度,産品極大豐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7]這就從價值目標上指明:馬克思主義就是要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實現人的解放,實現人的全面自由。鄧小平不僅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目標,而且還清醒地認識到實現這一價值目標的條件和手段。所以,鄧小平在每次談到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目標時,都始終強調實現這一價值目標的條件和手段,這就是在社會主義階段必須鼎力大举發展生産力,爲實現共産主義奠基物質基礎。這也是鄧小平與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础區別。鄧小平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在社會主義階段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在共産主義階段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資的極大豐富,難道一個貧窮的社會能夠按需分配?共産主義能夠是貧窮的嗎?我們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産力,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8]

很顯然,在鄧小平看來,實現共産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想,而實現這一理想在社會主義階段就必須鼎力大举發展生産力。可見,鄧小平在回覆“什麽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時,克服了以往只從價值角度考慮而忽視手段的問題,實現了價值和手段的統一。

其三,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民主革命時期,針對教條主義的錯誤,毛澤東在黨內鼎力大举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正是由于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推動黨領導的革命取得乐成。建國後,黨領導的建設事業之所以取得乐成同樣是因爲堅持了實事求是,而毛澤東晚年之所以犯錯誤,從基础上講也是因爲違反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針對“文革”及其之後一段時期的思想僵化,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恢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強調指出:“實事求是,是無産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9]鄧小平對于實事求是的定位是很明確的,即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這就是說,實事求是作爲基本的世界觀、要领論、認識論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始終的,離開了實事求是就談不上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气取得革命、建設、革新的乐成,才是真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因此,鄧小平多次強調,他是“實事求是派”。

其四,馬克思主義是科學。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造成了國際共産主義運動走入低潮。一時間,國際、國內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否认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等等錯誤思潮甚囂塵上。針對這種情況,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並沒有過時。他說,馬克思主義“運用曆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不要認爲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10]因爲馬克思主義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原理,從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以是科學的、不會過時的。鄧小平不僅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且更是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分析要领強調了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的社會制度的曲折性規律。此外,從辯證法的角度,他還說明蘇東劇變也能鍛煉社會主義國家,促進社會主義向著越发康健的偏向發展。

三、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

(一)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前提和基礎

鄧小平關于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的觀點,不僅從本質論的角度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是什麽的問題,同時也從要领論和認識論的角度說明了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鄧小平在強調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多次說明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气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才气正確地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取得革命、建設、革新的乐成。鄧小平明確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气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气順利發展。”[11]

邓小平不仅强调整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科学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强调整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前提。这就是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看法、要领,才气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倡实事求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12]

(二)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于堅持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始終強調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是科學,所以必須堅持。針對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否认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鄧小平明確指出,堅持不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個基础問題。[13]

關于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鄧小平認爲一方面要體現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結果中,另一方面要體現在發展馬克思主義中。

鄧小平通過在國際範圍內將馬克思主義與其他思想進行對比指出:“我們在國際階級鬥爭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就要表現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優越于其他的思想,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制度。”[14]

要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還必須根據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才是真正的堅持。在領導革新開放的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強調要堅持這一點。“馬克思主義必須發展。我們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而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出自己的方針,所以才气取得勝利。”[15]也就是說,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屬性,能否發展馬克思主義是能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標准。具體到中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自己的门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16]

(三)學習馬克思主義

1978年3月,鄧小平就號召:“我們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提高政治水平。”[17]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進一步指出:“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18]鄧小平這裏所說的“精”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從學習的內容上講,要學馬列的精髓,馬列的精髓就是馬克思主義基础的立場、觀點、要领。鄧小平認爲馬列主義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二是從學習的要领上講,學習馬列一定要活學活用,將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而不能夠犯教條主義的錯誤。鄧小平所說的“管用”,實際上就是強調學習馬列主義最終的目的,也可以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標准。所謂“管用”就是說學習馬列最終要能夠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可見,鄧小平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並不是爲學習而學習,而必須是有助于解決實際問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

作爲黨的第二代領導焦点,作爲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在黨內較早認識到對于“什麽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我們並沒有搞清楚。鄧小平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有著深刻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它推動了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思考,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推動了人們形成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正是由于鄧小平對于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回覆,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重溫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將有助于人們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乐成。

注釋:

[1][2][5][7][8][10][13][15][16][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291、274、137、254—255、382—383、299、191、213、382页。

[3][4][6][9][11][12][14][17]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87、244、143、143、278、191、99页。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