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審視馬克思主義永不褪色的曆史职位及當代價值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5-21?點擊:

審視馬克思主義永不褪色的曆史职位及當代價值

——兼評“千年思想家”評選活動及西方各種社會主義思潮

在上個一千年快要結束時,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起“誰是人類紀元第二個千年(公元1000—2000年)的千年第一學人”的征詢、推選活動,投票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因斯坦卻屈居第二。

此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又在互聯網上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經過反複評選,彙集全球投票的結果,馬克思排在第一位,世界最有影響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仍然排在第二位[1]。

新千年剛開始第二年,英國路透社又邀請政界、商界、藝術和學術領域的名人評選“千年偉人”,對39名候選者的投票比較平均,結果,愛因斯坦僅以微弱優勢領先于甘地和馬克思[2]。

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爲題,調查了3萬名聽衆,結果是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谟得票率僅12.6%,還不到馬克思的得票率的一半。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尼采、柏拉圖、康德、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等更是無法媲美[3]。

馬克思能在英國這樣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這麽受歡迎,讓發起這個評選活動的欄目主持人布拉格都深感吃驚,他爲此能夠找到的理由就是:馬克思似乎對全世界的主要問題都給出了答案。《卡爾·馬克思傳》的作者弗朗西斯·未恩這樣評價:柏林牆推倒以後,西方許多人假定馬克思的思想也隨之煙消雲散,不會有人再記起他或在意他。“事實上,我認爲,20世紀忽視了他,或把他當作一個纷歧樣的馬克思。如今,人們剛開始發現他的輝煌。令我吃驚的是,過去10年中他又悄悄出現了,不少人又開始談起他。他的確在回歸。現在是我們讓馬克思成爲21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的時候了,這是他應得的機會。”有人這樣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一種觀察問題的要领,而不是僵死的教條。曆史學家埃裏克·霍布斯鮑姆体现,今天的馬克思和當年發表《共産黨宣言》時的他一樣,與時代息息相關。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及其運作方式的研究,使他得出對諸如全球化、壟斷、貧富日漸分化、無産階級力量加強等現象的預言。BBC發表評論文章說:馬克思的哲學觀點、辯證唯物主義都經曆了時間的考驗,成爲世人手中解析所有複雜的經濟、政治甚至科學機制的珍貴工具。它讓我們對所有過程具有一種全球觀,爲未來社會的發展展開一種獨特視角[4]。

事實上,這幾次調查的結果並不是伶仃的,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但並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也處于低潮,相反,世界範圍內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潮卻在悄然興起。從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馬克思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開過四次。至于小型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更是不計其數。這些會議的主要議題:20世紀社會主義分析與總結、當代資本主義分析、現代社會勞動的內容职位、逾越資本主義和變革社會的進程與動因、如何實現真正的公有制和新國際主義等總是與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及人類前途有關。

西方評選千年思想家的活動及馬克思獲得的諸多殊榮,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馬克思及其思想對西方社會仍具有深刻影響,並且這一影響對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遠遠超過馬克思主義剛剛誕生時對世界的震動。能夠說明和證實這一影響的除上述評選活動之外,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內生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幾乎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和作用。

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各種社會主義思潮不斷湧現,並有一發而不行收拾之勢。據不完全統計,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中各種社會主義稱謂不下20種,民主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無政府社會主義、歐洲社會主義、職能社會主義、自治社會主義、總體性社會主義,等等[5]。在此,且不說這些社會主義思潮的主張有無合理之處,其性質到底是什麽,但深究其出現的配景和産生的原因,有兩點與此相聯系。一是資本主義世界自己發展的痼疾和毛病。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是一種常態的社會經濟現象,早期的一些資産階級學者和政治家都認爲這一現象是資本主義自身能夠克服的。但自從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這一常態似乎越发頻繁光顧,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對傳統的自身克服論是一個沈痛打擊。西方世界中一些具有理性的學者和政治家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批判資本主義自身的固有毛病和實施一些改良措施,以制止資本主義世界更早崩潰的命運。一是馬克思及其學說的影響。一些資産階級學者和政治家在批判資本主義自身固有毛病的同時,也在尋找新的理論支撐點,以圓其說。這個理論支撐點或理論基礎本質上涵蓋了馬克思關于社會曆史發展規律的學說。他們深知,離開社會曆史發展規律來解釋任何社會經濟現象都將顯得多麽膚淺而缺乏须要的說服力,這樣的學說也只能就事論事、原地踏步。

在人類思想的發展史上,至今還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夠與馬克思主義相比,對人類在思想、文化、社會發展産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並且經久不衰。在西方“千年思想家”的評選活動中,有那麽多人推崇馬克思,研究馬克思的思想和學說,歸根到底,是與馬克思《共産黨宣言》、《資本論》等對過去一個多世紀全球政治經濟等所産生的深刻影響分不開的。

在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的幾乎所有領域中,馬克思的思想和學說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职位。在哲學領域,馬克思結束了以德國古典哲學爲代表的西方傳統形而上學,吸收與繼承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與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法等“合理內核”,開創了以人類實踐爲基礎的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在馬克思主義整個哲學體系中,實踐的全方位性,體現在他的自然觀、曆史觀和認識論之中,徹底實現了“自然的曆史”和“曆史的自然”的統一,從基础上解決了傳統哲學的困境。有文章解釋馬克思在評選中得票率最高的原因時指出:“重溫馬克思有關曆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我們能夠看到馬克思不愧是一位天才。他的理論可以‘解釋一切’。”[6]

馬克思在經濟學方面的貢獻,是其他任何西方經濟學各人都無法媲美的。馬克思從世界曆史和社會發展的視角,用微觀經濟分析與宏觀經濟分析相結合的要领來闡明資本主義自身固有的經濟社會問題,表現出遠大目光和超人的真知灼見,絕非像一些西方經濟學家那樣就事論事和僅有狹隘的分析思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龐大寫作計劃即是有力證明。即便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但馬克思創立的剩余價值理論、經濟危機理論等,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運用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之中,既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和要领的變革,又再次實現了人類經濟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希克斯爵士曾指出的,差异凡響的是,“《資本論》面世100年後……其他作品似乎都不該再出現了。”[7]

在曆史學的世界中,馬克思的世界曆史理論、曆史階段論等爲人們揭開曆史之謎指點迷津。馬克思的世界曆史理論把作爲整體的世界曆史發展,視爲由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社會曆史發展間的各種方式和水平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總和構成的。這就要求從世界曆史的整體上去掌握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社會曆史發展路徑,從各個民族和國家社會曆史發展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去掌握世界曆史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依據生産力水平所劃分的社會演進形態和人類發展的曆史階段,爲其理論保持持久生命力提供了最終依據。意大利當代卓著的政治哲學家諾伯托·博比奧(NorbertoBobbio)說:“如果我們不是從馬克思主義那裏學會從‘完全差异的角度’觀察曆史,並獲得一個新的人類世界的廣泛視野,我們就只能或者在內在的孤島上修補學說,或者服務于舊的主人。”[8]

在社會學領域,馬克思開創了一種與孔德爲代表的實證主義傳統相對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傳統。它以探求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唯物史觀爲焦点,包罗一般社會學理論和要领論,他的社會批判理論、社會有機體理論以及唯物史觀成爲人們認識和革新社會的有力工具。他的曆史唯物主義學說中所包罗的革命理論、政治秩序和政治統治理論、政治發展理論等政治社會學理論,對後世專門研究革命問題的政治社會學有深遠的影響。吉登斯認爲,他的實踐唯物主義顯示出了獨特的社會實踐本體論思想,馬克思的“人創造自己的曆史”的觀點,乐成地解決了社會科學中的“結構與施動者”的關系問題,對當代社會學影響深遠[9]。有學者分析馬克思對美國社會學的影響時指出:“馬克思主義成爲他們分析社會問題的有力框架,馬克思主義的全球的視角、曆史的視角、辯證的視角、階級的視角和矛盾的視角開始對社會學産生影響,引發了一場社會學領域的要领論的‘革命’。”[10]美國著名的政治社會學家安·奧勒姆曾說:“馬克思可以說是政治社會學之父……毫無疑問,由于種種原因,馬克思輕視了這個題目,但是,顯而易見,馬克思創立了許多比任何熱衷于政治研究的社會學家——活著的和死去的——都更富有挑戰性和更富有结果的思想。”[11]

在倫理學方面,馬克思是德國古典倫理學說優秀遺産的真正繼承者。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否认道義論離開物質利益空談道德,也批判了功利論把道德立足于個人利益的狹隘性。馬克思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一書中說:“既然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切合于全人類的利益。”[12]馬克思在倫理學方面的傑出貢獻是他將道德建構的基礎定位爲物質利益,而不是別的什麽利益,從而實現了倫理學由唯心史觀向唯物史觀的徹底轉變。

在人權思想方面,馬克思恩格斯曾明確地說過:“至于談到權利,我們和其他許多人都曾強調指出了共産主義對政治權利、私人權利以及權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即人權所接纳的反對立場。”[13]馬克思主義不僅講人權,認爲人權是社會的、曆史的、具體的而不是天賦的、抽象的,而且馬克思恩格斯還強調,無産階級和工人政黨在鬥爭中要善于運用人權武器。馬克思主義人權觀與資産階級人權觀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要求普遍的人權,真正的平等。所以,那些資産階級狹隘的人權觀在馬克思主義人權觀面前顯得是多麽的脆弱和不堪一擊。美國人權問題專家約瑟夫·郎卡(JosephWronka)在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對美國人權政策的影響後,得出結論說:“馬克思主義人權觀是現代美國人權思想的來源之一。”[14]

在其他方面,馬克思的手稿向我們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百科全書式的特點,涉獵領域之廣泛是其他各人都無法相比的。生活在19世紀的馬克思已經敏銳洞察到在當今世界才成爲真正現實的一些問題,如金融市場問題、全球化問題、信息作用問題等。馬克思還創造了一整套“話語體系”即如“生産力”、“生産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所構成的看法體系,日漸成爲西方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最龐大的“話語體系”。

馬克思及其學說對當代西方社會科學産生的深遠影響還體現在,造就了一批聲譽卓著的國際著名學者,引領了一些新的學術流派和新的社會科學分支學科的誕生[15]。

縱觀馬克思主義産生以來所經曆的三個世紀160多年對世界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擁有永不褪色的曆史职位,其應有價值在人類貢獻坐標上呈現著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軌迹。在20世紀裏,馬克思主義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東方社會主義運動及當代世界政治花样等産生了巨大影響並深深地改變著世界,這種巨大影響和深深改變並沒有因他的敵人制造多麽多的“過時論”、“危機論”、“消失論”而終止,恰好相反,這種影響和改變還將繼續並將與日俱增。

新千年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但決不是一個不行知的領域,只要運用唯物史觀的科學要领,就可以提供關于未來社會的一般性預測和預期。列甯說:“馬克思絲绝不想制造烏托邦,不想憑空猜測無法知道的事情。馬克思提出共産主義的問題,正像一個自然科學家已經知道某一新的生物變種是怎樣産生以及朝著哪個偏向演變才提出該生物變種的發展問題一樣。”[16]我們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偏向可以作出科學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覆。我們不行能也沒有须要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要有科學依據。基于此,我們應該從馬克思預測未來社會的要领中,找到預測馬克思對新千年影響的現實依據,並結合這些依據來預期馬克思對未來千年的影響。

(一)馬克思對未來千年發揮影響的依據

1.人類曆史發展規律的社會條件還將長期存在。任何一種思想,在産生它的社會曆史條件被根除或基础改變之前,它是不行能被消滅的。馬克思主義産生160多年以來,它的價值目標所揭示的社會曆史條件雖然有了很大變化,但並沒有基础改變,更不用說是根除,只要這個世界上還存在剝削、壓迫、不平等,馬克思所揭示的規律就將永遠存在、永遠發生作用。

2.資本主義世界的新情況、新變化是現實依據。馬克思所揭示人類曆史發展規律的社會條件長期存在,不即是說資本主義世界沒有新問題、新情況出現。從科學技術、生産力的迅猛發展,到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彰顯,再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跨國公司、股份制、福利制度、民主選舉,我們似乎看到的不是資本主義走向滅亡,而更多的是資本主義自身的改良。這些現象絲毫也不貶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世界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判斷的科學價值,相反,這些新情況、新變化是對馬克思預測到的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完善和補充。盡管有些人僅就貧富懸殊、戰爭、恐怖主義、民族宗教矛盾以至生態環境變壞、艾滋病等說事,而撇開資本主義制度不論,這些似乎與社會制度無關,但實質上,資本主義在發展生産力、促進經濟發展方面仍具有活力,並不足以改變資本主義生産關系與生産力的對抗性。“可喜的是,在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社會主義因素。”[17]這是馬克思主義繼續引導資本主義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好例證。

(二)馬克思對新千年的影響預期

通過以上對馬克思預測共産主義所運用的要领和當今世界形勢的分析,我們有理由預期:千年思想家馬克思對新千年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而放射出越发燦爛的光线。

1.在引領人的發展方面。人既是社會發展的手段又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人的全面發展是針對現實對人的奴役和壓迫的徹底解放和針對資本主義生産對人的異化造成人的畸形發展而提出人的發展的理想狀態和終極目標。馬克思指出:“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活動。”[18]在他看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含義是指個人勞動的能力即個人的體力和智力在生産過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充实的和自由的發展。在未來千年,可以預測的是,社會生産力將不再成爲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础力量,每個人都會在充实發展的社會客觀現實基礎上發揮自己的主觀潛質,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理想目標,必將引領整個人類爲之不斷奮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

2.在引領社會發展方面。馬克思通過對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不公正不合理現象的批判,産生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設想。雖然,馬克饲谰人沒有建设起社會主義制度,但列甯和毛澤東都是凭据馬克思的設想建设了社會主義。可以預見,在新千年裏,隨著資本主義矛盾的不斷加深,馬克思會召喚更多的人來爲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建设起更多的公正合理的社會主義制度。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産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必將引領社會向全民配合擁有社會資源、國民生産總值最終惠及全體人民的偏向發展,必將引領社會向創造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更好地滿足個人獨特需求的偏向發展,必將引領社會向因人類個人能力所限而實行廣泛協作、獲得規模效應的偏向發展。

3.在引領價值趨向方面。在今天的世界裏,人們談論的以剝削和壓迫爲主題的話語似乎少了,談論以不公正、不合理爲主題的話語似乎多起來,這並不意味著現實世界裏就沒有了剝削和壓迫。實際上,不公正、不合理的內涵遠遠超出了剝削和壓迫。在當代西方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看來,我們的差异生活前景不僅受到社會政治體制和一般的經濟和社會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也受到人們出生伊始就具有的不平等社會职位和自然禀賦的影響,然而這種不平等是個人無法自我選擇的[19]。爲此,改變不合理的制度設計,就成爲人們獲得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公正合理的正義選擇和通達路徑。馬克思主義的高尚社會理想必將引領公正和正義在更大範圍內获得貫徹和體現,在全世界範圍內成爲焦点價值。如果說在現實世界中有普世價值的話,那麽,這種普世價值理所當然地就是馬克思主義。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职位和现实影响,着眼于今天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毛病,着眼于社会主义制度所缔造的结果和进步,着眼于人类配合的憧憬和追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只要世界上还存在包罗聚敛与被聚敛、压迫与被压迫在内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实,只要世界上另有人对公正、平等等价值进行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也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作者系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Editor.Marx:themillennium’s“greatestthinker”[EB/OL].(1999-10-01)[2009-12-01].http://news.bbc.co.uk.

[2]靳輝明.馬克思的曆史职位——談馬克思被評爲千年最偉大思想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0,(3).

[3]CharlotteHigging.MarxVotedTopThinker[EB/OL].(2005-07-14)[2009-12-01].http://www.guardian.co.uk.

[4]馬桂花.馬克思的魅力[N].浙江日報,2005-07-26.

[5]徐覺哉.社會主義流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书社,2007:序.

[6]易傑雄.西方世界推崇馬克思的原因探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7][美]阿裏夫·德裏克.後革命氛圍[M].王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书社,1999:2.

[8]穆方順.意大利思想界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N].灼烁日報2005-07-28.

[9]郭樹勇.從“世界交往”看法看馬克思的國際政治社會學要领[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1)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