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3-30?點擊:

《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

中 青 发[2005]16号

爲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會議精神,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開創共青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共青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際,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爲焦点,以愛國主義教育爲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爲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發揮共青團的優勢和特點,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著力培養廣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組織育人,努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熏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及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實施內容

(一)深化理論學習教育活動

1.堅持不懈地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宣傳活動,通過組織專家講座、報告會、論壇、創辦理論刊物、開設校園紅色網站、編寫學習质料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的理解,用科學理論武裝教育學生,構築強大精神支柱,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门路的信念。

2.以全國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爲契機,通過學習、討論、交流、談心、撰寫心得體會等方式,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在廣大學生黨員和學生團員中集中組織開展以“保持黨員先進性”和“加強團員意識教育”爲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加強業余黨校、業余團校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學習黨團基本知識、發展曆史和組織紀律,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團員的光榮感、自豪感,明確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3.廣泛組織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活動,以“我與祖國共發展”爲主題,邀請黨政領導、專家學者以及爲國家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各行各業傑出人物走進校園,走近大學生,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他們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他們全面准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投身革新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

4.利用建黨、建國、“五·四”、“一二·九”等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節慶日,以征文、演講、座談、文藝演出、紅色旅遊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廣泛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爲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力度,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接纳課堂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在大學生中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觀念。

(二)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1.組織大學生廣泛開展教學實踐、專業實習、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産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活動。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認識社會、堅定信念、磨砺意志,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

2.在寒暑假期間重點組織開展大學生“三下鄉”、“四進社區”社會實踐活動,廣泛發動大學生積極參與,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覆蓋面;遵循“按需設項、據項組團”的原則,做好前期調研、立項、組團等事情,務求實效;鼎力大举推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積極配合黨政部門逐步建设和完善社會實踐保障體系,形成長效機制。

3.鼎力大举開展大學生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大學生利用節沐日、課余時間深入社會開展扶貧開發、社區服務、環境保護、大型活動、搶險救災、外洋服務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鞏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等志願服務品牌項目,挖掘活動的思想教育內涵,擴大活動的參與面和影響力。

4.組織“紅色之旅”學習參觀。充实發揮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組織大學生到革命紀念地學習參觀,了解中國革命、建設和革新開放的曆史和成就,增強大學生對黨的情感,激勵他們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立功立業。

(三)建設康健向上的校園文化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圍繞學術科技、文化娛樂、公益服務、體育競技等多項主題,發揮團學組織優勢,廣泛開展活動,活躍校園文化,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2.著力打造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品牌。以“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評選表彰爲龍頭,深入開展群衆性科技創新活動。整合校園現有的文化活動,組織開展“中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繼續辦好“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努力使校園文化活動的品牌廣爲人知、深入人心。

3.充实發揮學生社團的重要作用。通過舉辦優秀社團評比展示、社團活動展演等方式,鼎力大举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一手抓繁榮、一手抓治理,使學生社團成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治理、自我服務”的重要載體,成爲建設康健向上的校園文化的重要力量。

4.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不斷壯大青年文化事業、産業,鼎力大举整合團屬青年文化事業資源,積極開辟廣播電視青年頻道、報紙雜志青年欄目,加強青少年網絡影視建設,推出電影、電視劇、歌曲、曲藝、圖書等精品力作,培養一大批青年文假名人,爲大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和服務。

(四)積極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1.著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念。建设大學生職業設計的專門機構,爲大學生提供職業傾向測評、職業導航、創業咨詢等服務,幫助大學生確立職業偏向,樹立“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等觀念,倡導學生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立功立業。

2.全面提高峻學生就業創業素質。強化“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中的“素質拓展訓練”環節,根據學生的職業意向精心設計素質訓練內容,提高峻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加強與專業培訓機構的相助,舉辦“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學校”,建设素質拓展基地,使校內的素質培訓與社會需求同步並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全面推行《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方便用人單位選拔人才,同時促進大學生越发自覺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3.鼎力大举推進“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建好“大學生就業見習行動網”。建設就業見習基地,動員更多的企事業單位爲差异年級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提供差异類別的見習崗位,力爭每年落實50萬個以上就業見習崗位,在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構建起就業創業平台。

4.積極支持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通過創業計劃競賽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創業指導和培訓,營造鼓勵創業的校園環境。協助黨和政府做好有關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宣傳和落實事情,聯合有關部門制定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具體政策措施。整合資源、完善機制,爲大學生創業提供须要的資金、智力和技術支持。

(五)關心和服務經濟困難大學生

1.推進濟困助學事情。爭取各方支持,吸納社會資源,拓寬濟困助學資金的來源,加大直接資助、獎勵經濟困難學生的力度。樹立優秀自強典型,引導和激勵更多的經濟困難學生自強、自立,勤奮學習,順利完成學業。

2.推進勤工助學事情。積極整合校內資源,選派學生承擔後勤服務、校園秩序維護、公益勞動等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鼎力大举挖掘青年企業家協會、青聯等校外資源,推進建设勤工助學基地,動員企事業單位爲大學生勤工助學提供崗位和信息服務。接纳切實措施,維護學生的正當權益。

3.推進結對扶助事情。充实發揮各級團組織、團幹部隊伍的作用,動員各級團組織、團幹部尤其是地市以上機關的團幹部以及社會各界力量,凭据團內與團外相結合、團體資助與個人資助相結合、物質扶助和其它扶助相結合的原則,由集體或個人與經濟困難大學生尤其是特困生結成扶助對子,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好學業。

4.推進助學貸款擔保。作爲對國家助學貸款的有益補充,通過吸納各類社會資源建设社會化助學貸款擔保基金,制定具體可行的擔保辦法,爲經濟困難大學生順利貸款提供服務和幫助。基金擔保主要面向西部、面向特困生,優先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力爭覆蓋特困生的20%。通過多種方式在大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配合推進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實施。

(六)加強大學生心理康健教育

1.普及基本常識。以“5·25”中國大學生心理康健節爲重點,鼎力大举實施“心理陽光工程”。通過舉辦講座、報告、論壇等活動以及海報、櫥窗、校園廣播等宣傳手段,在大學生中普及基本的心理康健常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心理康健觀念,提高對自己心理康健的認識。積極扶植心理類學生社團的建設發展,充实發揮它們在普及知識、宣傳觀念方面的積極作用。

2.增强咨询领导。增强学校團委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等服务。邀请专家学者编写发放《大学新生心理康健手册》,针对大学新生面临的具体心理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领导。充实发挥“中国大中学生心理康健教育在线”的作用,开辟专家咨询热线、网上心理论坛等栏目,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心理康健教育服务。

3.培訓事情隊伍。每年舉辦一次大中學校團幹部心理咨詢培訓班,對在學生事情一線、熟悉學生實際狀況的專職團幹部進行專業培訓,豐富他們的心理學知識、提高開展心理咨詢事情的能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事情隊伍,爲做好大學生心理康健教育提供有力保障。通過網絡、事情簡報等渠道加強各學校共青團組織心理康健教育事情的交流和研討。

(七)強化網絡思想教育功效

1.牢牢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鼎力大举支持校園“紅色網站”的建設發展,使之在學生自我教育中發揮越发顯著的作用。針對大學生接受信息途徑發生的新變化,進一步建設好校園網,通過強化網絡的服務功效吸引凝聚大學生,在服務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加強團屬網絡建設。整合網絡資源,建設和完善“血鑄中華”、“民族魂”等一批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突出服務青年學生的重點。以網絡主題團日、網絡道德問題辯論、網頁和Flash制作競賽等爲載體,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3.深入實施“網絡文明工程”。加強網絡教育團、學骨幹隊伍建設和機制建設,推進康健向上的網絡文化建設,倡導文明上網習慣,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網絡道德規範。積極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掌握網上陣地的正確導向。加強網絡信息治理,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網上信息審查,及時過濾刪除有害信息。

(八)加強高校共青團和學生組織建設

1.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鞏固班級團支部,在思想教育、發展團員、推優入黨、開展文化活動、解決學生各種困難等方面發揮其作用。創新和發展新的建團模式,根據需要,在學生公寓和學生社團中建设團組織,嘗試在活動項目、網絡虛擬群體中建设團組織,加大對民辦高校和中外相助辦學高校團組織建設的指導力度。

2.加強團的隊伍建設。選拔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高、事情能力突出、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從事高校共青團事情,加大對團幹部的培養、選拔、使用力度,關心團幹部特別是基層團幹部的學習和生活,積極接纳措施,爲他們創造良好的事情環境和成長環境。加強團員意識教育。積極推薦優秀團員作爲黨的發展對象,把協助黨組織做好入黨積極分子事情作爲高校團組織的一項經常性事情做好做實。

3.加強學生會、研究生會和學生社團建設。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加強對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社團組織的指導,選派優秀幹部擔任校級學生會、研究生會組織的秘書長。幫助學生會、研究生會組織研究制定事情計劃和重要事情決策,掌握好事情的政治偏向,做好主要幹部候選人的選拔、推薦事情和主要幹部的培養事情。選派得力幹部具體負責指導學生社團事情。支持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社團的規範化建設。

(九)加強宣傳和活動陣地建設

1.加強宣傳陣地建設。團屬新聞、出书、網絡等媒體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爲主的方針,牢牢掌握輿論宣傳的主動權。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特征、行爲特點和成才需求,凭据“三貼近”的要求,不斷提高宣傳報道的說服力和影響力,爲深入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2.加強活動陣地建設。團屬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營地要發揮自身特點,主動承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引導大學生參與文化建設,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推動建設大學生活動中心、大學生素質拓展中心等活動場所,爲大學生開展活動提供依托。

(十)加強理論研究

1.團屬青少年研究機構、團校、青幹院要主動適應形勢要求,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作爲重要課題,研究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組織各領域專家學者進行課題攻關,早出结果,多出结果,出好结果。及時編輯、整理、出书研究结果,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精品叢書,推動學校、社會配合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

2.各級共青團組織特別是高校團組織要積極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題研究,深入學生實際,發揮自身優勢,總結事情經驗,形成研究结果,針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心理康健、交友擇業、成長發展等熱點問題,定期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乐成人士或優秀大學生代表,舉行報告、對話、研討以及網絡在線問答等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三、實施要求

1.統一思想,明確使命。各級共青團組織要進一步把思想統一到中央《意見》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事情部署上來。要以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增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曆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实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堅定信心,不懈努力,配合推進這項關系長遠的重大戰略工程。

2.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各級團組織要根據中央部署,緊密結合当地本高校實際,細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項事情,明確目標任務,確保思想落實、措施落實、事情落實。要加強與各有關方面的協調,形成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強大协力。要充实整合社會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爲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完善機制,著眼長遠。各級團組織要建设領導機制和事情機制,各地各高校要建设相應事情機構,定期研究部署当地本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要建设信息溝通機制,及時、准確地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對事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重大問題和突發事件要及時溝通,及時引導。要建设保障機制,配備專門人員負責具體事情,並給予须要的資金支持。

4.掌握規律,開拓創新。各級團組織要深入大學生,了解大學生,及時研究、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爲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要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深入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要领,鼎力大举推廣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要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手段和載體,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熏染力,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情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