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學院團校第二期團員培訓班
简 报
(第一期)
PP电子学院团校办公室 2007年10月11日
开有益卷 做高尚人
——陳赫教授爲我院團校第二期學員授課講學
做人:狂亡而不虛妄,自得而不忘形,同流而不合汙,奉獻大于索取;
做學問:博覽群書,獨立思考;兼容並包,自成一家。
——陳赫
一個有著粉筆精神與種子氣質,有著荷花的高潔與竹子的氣節的人,他用自己幾十年的事情經驗告訴我們做人的底線——同流而不合汙;一個有著理想家的奇妙思維和哲學家的邏輯,有著科學家的嚴謹與藝術家浪漫的人,他用自己诙諧诙谐的言行舉止向我們展示做人的原則——狂妄而不虛妄,自得而不忘形;一個有著教育家的眼光和政治家的責任,有著卓越的才气與甘當人梯的風格的人,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們闡示了做人的真谛——奉獻大于索取,他,就是鼎鼎有名的陳赫教授,中南大學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所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著有《走向社會》、《做一名及格的大學生》等人文類著作。2007年10月10日晚7:00,陳赫教授做客團校講壇,爲我院團校第二期學員授課講學。
“千裏之行始于足下”是陳赫教授最喜愛的格言之一。出生于抗戰時期的他,童年基本上要顛沛流離中度過。隨著歲月的流逝,一路的艱辛,一路的困苦,並沒有把他壓倒,歲月造就了他的堅忍,因此,面對挑戰,他迎面而上,绝不退縮。本是學理工科的他,爲什麽會擠出那麽多時間有能力從事人文教育事情,而且還做得那麽精彩呢?有人疑惑不解,有人說三道四,有人惡語中傷……但無論有几多外在壓力,他都沒有放棄,因爲他夠堅毅:一切爲了孩子,一切爲了教育。他認爲:“文學藝術的形象思維有助于科學技術的邏輯思維,自然科學家的思維習慣和常用的工具一旦介入文學藝術、社會人文領域,也會對他們有豐厚的回報。一定不能忽視現在的大學生人文教育事情,所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承擔。”陳赫教授樸實而又富有哲理的話中,無不流露出對他下一代年青人的關心和期望,無不體現出他骨子裏的堅毅!
面對新生,陳教授娓娓道來:“進入大學要學會三大轉變——消費的轉變、生活的轉變和學習的轉變,正確處理好十大關系。”
學會消費的轉變。陳赫教授從“周恩來口袋裏的手帕”的故事中受到了啓發,學會了什麽是節儉。他以周恩來爲榜樣,也把剩下的饅頭用布包著帶回家。“但我不是拿給妻子充饑,而是用饅頭沾幹淨的碗底的油,別浪費了。”陳赫教授沒有故做深高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讓我們明白,縱使時代在變,縱使消費者的觀念在變,但節儉的本質沒有變。
學會生活的轉變。“盡管,纷歧定每時每刻都因我的存在而爲社會和他人帶來幸福和快樂;但我也不會因爲我的存在而爲社會和他人帶來不幸和不快。”陳赫教授激動地說。他也要求我們作爲21世紀的新人類,要自己治理好自己,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在戀愛觀上要“無愛不婚,無婚不性”。
學會學習的轉變。他用“皮特瑪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望值越大,乐成的希望也越大。因此,我們每個人要將自己的期望與家長、老師的期望一致,主動學會雕琢自己,科學治理好不行再生的時間資源。“50歲之前,我沒有星期六、星期天,60歲之前我沒有星期日。”陳赫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惜時。
陳赫教授送給了我們一份厚重的禮物,那就是做人與做學問真谛。他以一種诙谐的話語和巧妙的平面坐標圖告訴了我們人生的價值在于貢獻大于索取,他的B>A+C的模式讓各人欣然接受。
陳赫教授最後吟誦了自己的詩作《種子》,铿锵有力的聲音,富有內涵的詩句,掌聲雷動而經久不息,陳赫教授的獨特的見解,豐富的經驗,缜密的思維,诙谐的話語和鄰家老爺爺的快樂形象,深深地熏染著每一個人,他從師45年的習語:“我講清楚了沒有?”而不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你們聽懂了嗎?”無不展示著陳教授的師者風範:耐心、謙虛、平和。
沒有故作清高,沒有高談闊論,沒有矯揉造作,全部是肺腑之言。團校的“開卷語”深深地吸引了全體學員,讓學員的心靈获得淨化——開有益卷,做高尚人!
“今晚聽到了陳教授的讀書做人之道,讓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名師風範,他的言語爲我指明了前進的偏向,是我一生受用的財富!”一位學員如是說。
(院團委 肖海华 黄雯)
指導教師:謝柳